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信念与价值探索:构建健康的教育环境

课堂信念与价值探索:构建健康的教育环境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信念、课堂价值和课堂态度,构成了课堂的精神环境。因此,健康有可能成为人们的课堂信念。这便涉及课堂价值,包括课堂的价值定位,以及对不同但合理的课堂期待的抽象化处理。课堂存在的意义或者价值,是在于尽量地满足所有成员的合理期待,还是选择性地针对部分成员的特殊要求,是课堂价值定位的核心问题。课堂价值定位在认识与实践上的脱节,是导致课堂紧张与冲突的重要原因。

课堂信念与价值探索:构建健康的教育环境

课堂生活中的人们,也在追求,其对象是精神性的,而不是物质性的。与所有的精神追求一样,课堂中的精神追求,也包含课堂信念、课堂价值和课堂态度。课堂信念、课堂价值和课堂态度,构成了课堂的精神环境。这种精神环境,决定着课堂的物质面貌和课堂的制度建构,后两者是课堂精神环境的物质与制度表现形式。这里仅讨论课堂信念和课堂价值,因为人们在追求确实存在且有价值的东西的过程中,其心理体验一般而言是愉快的,至少是“痛并快乐着”的。

(一)课堂信念:心理期待及其可能性

每个踏入课堂生活的人,对课堂都怀有一份期待,希望通过课堂生活去获得其所想要的东西。然而,通过课堂生活,只有一部分人的期待最终便成了现实,而另一些人的期待却落空了。就后者而言,之所以如此,如果不是因为努力程度不够,则很有可能是这些期待本身超出了课堂生活可能满足的范围。课堂生活并非万能,人们对课堂生活的期待,课堂并非都能满足。如果对课堂的期待超出了课堂生活可能满足的范围,努力所能换来的,不是期待的实现,而是加速期待的落空,正如登上一列与目的地方向相反的列车,跑得越快,离目的地越远。因此,对课堂的主观期待或者愿望,不应该成为对课堂生活一厢情愿的奢望,而应诉诸理性,思考课堂生活究竟能够为人们提供些什么,只有那些课堂生活可能满足的期待,才应成为课堂生活中的人们精神追求的对象,才有可能升华为人们的课堂信念。

课堂生活本身究竟能够给人们提供些什么呢?物质财富是课堂生活本身能够提供的吗?显然不能,课堂本身并不是直接生产物质财富的场所。因此,追求物质财富,不可能成为人们的课堂信念。健康,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课堂生活本身能够提供的吗?能。课堂生活能够为人们提供进行锻炼身体和进行心理活动的机会,并对这种活动给予指导。因此,健康有可能成为人们的课堂信念。知识,是课堂生活能够提供的吗?能。课堂生活不同于其他社会性生活的地方,正是在于它能提供其他社会性生活所不能提供的知识。因此,知识有可能成为人们的课堂信念。智慧,是课堂生活所能提供的吗?能。智慧是人们将其所获得的知识用于分析、解决实际具体问题时而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课堂生活为人们提供了知识,也为人们提供了应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当然可以产生智慧。因此,智慧也有可能成为人们的课堂信念。德性,是课堂生活所能提供的吗?能。德性,属于伦理范畴,是人们在智慧地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课堂生活中的关系,除了人与知识的关系外,还有人与人的关系,课堂生活具有伦理性。因此,德性也有可能成为人们的课堂信念。

(二)课堂价值:定位和抽象化处理

课堂共同生活所能提供给人们的,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其中包括权力、地位、健康、知识、智慧、德性等。它们也常常是人们对课堂的期待,甚至成为人们对课堂的信念,人们期待通过课堂生活去实现它们,并坚信通过课堂生活它们一定会实现。在课堂有可能满足的期待中,人们钟情的对象各不相同。有人钟情于健康,而有人却钟情于权力;有人钟情于知识,而有人却钟情于地位。这些对课堂的不同期待都是正当的、合理的,因为它们并没有超出课堂可能满足的范围,都有要求平等对待的权利,因为课堂生活是课堂所有成员的生活,所有的成员在课堂里都是平等的。于是,矛盾便出现了:这些不同的、合理的课堂期待怎样才能在课堂里得到尽可能地满足呢?这便涉及课堂价值,包括课堂的价值定位,以及对不同但合理的课堂期待的抽象化处理。

课堂存在的意义或者价值,是在于尽量地满足所有成员的合理期待,还是选择性地针对部分成员的特殊要求,是课堂价值定位的核心问题。这不是一个认识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一般而言,人们在认识上都不会否认前者,往往对前者持赞同的态度。但是,有了某种认识,并不意味着人们一定会按照这种认识去实践,课堂的价值重心偶尔偏移。课堂价值定位在认识与实践上的脱节,是导致课堂紧张与冲突的重要原因。在价值上偏向一部分人的课堂,必然引起另一部分被忽略的人的怨恨与不满,遭到抵制。之所以出现这种脱节,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对不同但合理的课堂期待的抽象化处理。(www.xing528.com)

文化社会学的有关研究表明:当一个人面对大众讲话时,为了使讲话内容对到场的所有听众都有意义,有必要对讲话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抽象化处理,提高讲话内容的抽象化程度,避免那些只有部分人才会涉猎的专门领域,尽量使所有听众都能从中各有所获。这些研究为处理不同的课堂期待提供了必要的启示:为了使课堂对所有进入课堂生活的个体都有价值,必须对不同的课堂期待进行抽象化处理——寻找不同的课堂期待之间的共同点,使不同的课堂期待都可以借助相同的中介而实现,都能因为共同点的实现而受益。对于不同的课堂期待而言,健康、精神活动能力和智慧,便有这样的共同点。

健康,包括身体的和精神的,是课堂价值的一个重要共同点。在课堂生活中,不论什么样的人,都期望课堂能够带给自己健康,不论对课堂有什么样的期待,健康的身体和心理都是实现其他课堂期待的坚实基础。如果课堂生活不能给人们带来健康,或者人们因为课堂生活而付出了健康的代价,那么,这样的课堂生活便不值得人们去过。

精神活动能力,是不同的课堂期待共同指向的另一个汇聚点,是课堂价值的又一个重要共同点。对于课堂生活中的每个人而言,健康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但是它不是课堂生活的全部。人们来到课堂,除了希望自己能获得一副强健的体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希望自己能够获得从事精神活动的能力。如果说人们通过课堂而获得的强健体魄,使人们可以过上独立自足的物质生活,由此免于物质匮乏的痛苦,那么,人们通过课堂而获得的精神活动能力,则可以使人们享受闲暇时光,不是用一些单调、乏味的社交活动去打发时光,而是利用宝贵的闲暇去创造精神财富,由此免除由无聊产生的精神折磨。培养精神活动能力,使摆脱了物质匮乏痛苦的人们免除精神无聊的折磨,是课堂生活所能奉献给人们的最好礼物之一,也是人们植根于人性的、对课堂的共同期待。按照不同的向度,精神活动能力可以分为取向求知的精神活动能力、取向审美的精神活动能力和取向求善的精神活动能力。

智慧,是课堂价值的又一个重要共同点。知识,作为精神活动的成果,都具有概括性,它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同具有的特征,概念以及由概念组成的判断,是知识的内核。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包括实践的条件、情景和对象等。就实践的对象而言,它除了具有所属类别所包含的共性外,还有丰富的个性。知识的概括性和实践的具体性,决定了知识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任何无视实践的具体性,把知识不经过转化地运用于实践,都是教条主义的做法。克服这段距离,把概括性的知识用于具体的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智慧。课堂生活不仅应该培养人们从事精神活动的能力,从中获得知识,更应该培养人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既是人们每天生活的需要,也是进入课堂生活的人对课堂的合理期待。实际生活所必需的智慧,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其途径有两个: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比较而言,后者较前者更可取。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智慧,虽然可靠,但常常伴随着失败与痛苦,人们为此付出了代价,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例如,一些人太在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样子,他们到最后才明白:自己被别人那些随心所欲的、肤浅的,甚至荒谬的看法所左右,是多么的愚蠢。但是,当他们最终明白时,他们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损失已经造成,难以甚至无法挽回。作为获得智慧的另一个重要渠道,课堂生活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哲学的、文学的、历史的、正面的、反面的等,把这个道理清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既教会人们这种智慧,又避免让人们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

健康、精神活动能力和智慧,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课堂生活的所有成员对课堂的共同期待,也是课堂生活所能馈赠给人们的最好礼物。课堂价值在这三者之间的不同取向或权重,反映着课堂境界的高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