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解历史剧的概念与艺术特点

理解历史剧的概念与艺术特点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务概述通过对历史剧基本概念和类型界定的讲述,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历史剧。能力目标对历史剧的艺术特点有清晰的认知。知识目标掌握历史剧中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对不同类型历史剧的鉴赏评价能力,领会历史剧的艺术特点。

理解历史剧的概念与艺术特点

任务概述

通过对历史剧基本概念和类型界定的讲述,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历史剧

能力目标

对历史剧的艺术特点有清晰的认知。

知识目标

掌握历史剧中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素质目标

使学生具备对不同类型历史剧的鉴赏评价能力,领会历史剧的艺术特点。

一、历史剧的概念阐述

历史剧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为蓝本,不要求作品完全拘泥于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历史事件的自然进程和历史时期的详情细节,而是将创作的重心放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的关键事迹上,并且进行适度艺术化加工和改编。创作历史剧之前要查阅、分析、研究大量历史资料,在不同程度地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戏剧性的事件,并适当地运用想象、虚构等表现手法进行丰富和补充,构成戏剧冲突,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

历史剧的时间界定在1949年以前,需要注意的是历史剧强调要有历史依据,所以虚构人物和架空历史时期的电视剧属于古装剧范畴。比如《琅琊榜》,虽然剧中成功塑造了颇有中国传统“士人”道德品格政治理想的“梅长苏”人物形象,并且剧情以平反冤案、扶持明君、振兴山河为主线,颇有历史正剧的风貌,但是这部剧属于架空历史时空、虚构人物的古装剧,没有以真实的历史为蓝本,所以不属于历史剧的范畴。

二、历史剧的类型划分

历史剧按照“历史”与“戏剧”的不同比例可以分为狭义历史剧与戏说历史剧两种极端类型。狭义历史剧是尽可能严格真实地忠于历史,戏剧性虚构的部分所占比重较少的电视剧,也称历史正剧。戏说历史剧则正好相反,虚构的部分比重较大,而历史真实的部分并不突出。此外还有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演义历史剧”。

1.狭义历史剧

狭义历史剧即所谓的历史正剧。历史正剧的主要叙事背景、主要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的形象性格应当符合历史的真实存在,遵循郭沫若提出的“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原则,依据史料记载对历史真实进行艺术再现,运用艺术的手法,真实再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风俗、情感等场景。剧中的次要人物、次要事件可存在必要的艺术处理,例如增加事件、增加感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历史正剧中对历史人物的艺术处理必须符合历史人物生平发展的逻辑。例如,电视剧《康熙王朝》第一次以正剧的角度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充满传奇的一生,叙事元素包括战场、朝廷、宫廷、情感等。

2.戏说历史剧(www.xing528.com)

戏说历史剧是指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创作线索,创作者经过大胆想象,进行了整体上的艺术虚构,不注重历史真实性求证,采取戏仿、夸张等手段,充满插科打诨、娱乐元素,充分运用艺术想象,带有明显的主观随意性和假定性,戏说的部分远远大于历史真实的部分的电视剧。自1992年《戏说乾隆》播出开始,戏说历史剧开始被人们熟悉和接纳。其他代表作包括《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还珠格格》《甄嬛传》等。

3.演义历史剧

演义历史剧是指那些处于狭义历史剧与戏说历史剧中间过渡的电视剧,诸如电视剧《三国演义》这样由文学著作改编,具有历史(真实)大于戏剧(虚构)特征,但在不少方面存在虚构的历史剧,就属于演义历史剧。“演义”是中国传统文学与历史结合比较严密,有虚构但又不脱离历史大面目且数量较多、社会影响广泛的一种艺术形式,由文学著作改编后以电视剧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与狭义历史剧和戏说历史剧相区分。

三、历史剧的艺术特点

1.家国意识与伦理精神

历史题材电视剧首先表现的是“家国意识”,包括了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国家统一、民族强盛、国民福祉和民族文化为尊的一套价值体系。对于历史正剧来说,必然少不了与国家兴衰强盛、民族分离聚合、文化继承发扬相关的情节。例如,电视剧《走向共和》围绕六位主角:慈禧太后、李鸿章、光绪皇帝、康有为袁世凯孙中山讲述了包括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拳乱、八国联军侵华、庚子后新政、预备立宪、丁未政潮、孙中山革命起义、宋教仁案与二次革命、洪宪帝制、张勋复辟等史实。

除了家国意识,伦理精神也是历史剧始终坚持的艺术特点,剧中主要历史人物往往都是威武不屈、富贵不淫、高风亮节、浩然正气的形象,他们循规蹈矩、奉公守法,宁愿蒙冤受屈,也不愿做叛臣逆子。这种高度伦理化的道德意志和人格风貌是历史剧主要人物形象必须具备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派。

2.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历史剧中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一直是创作者关注的重点。《康熙王朝》的总导演陈家林直言:“我认为正说和戏说只是风格、样式有差异,细究起来都是编的。但这个编要有个度的把握。我承认《康熙王朝》70%的剧情都是编的,但是编不等于糊弄人,历史框架、对事件的评价、人物的基调都要尊重史实。”《走向共和》的编剧盛和煜对于“真实”也说道:“剧中会有很多编者主观情感和审美取向的东西,在尊重大的历史真实的前提下,细节需要靠虚构来支撑。”的确,历史的虚构与艺术构想要揭示出作品本身的原真性,而原真性的出现,需要对生活本质进行有效的再现。只有人物形象真实和丰满,才能表现出打动观众内心的真实情感。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在场景设置、人物关系以及细节道具等方面都不符合历史真实,真实历史中的纪晓岚比和珅大20多岁,在官职上是和珅的下级,电视剧中虽然违背了这一历史事实,但是成功塑造了符合历史人物真实性的形象:和珅“贪”,纪晓岚“才”,皇上的制衡权谋。为了呈现政治官场的人情世故、人物关系之间的嬉笑怒骂等核心情节,将无关紧要的细节进行违背历史真实的艺术创作,才能形成戏剧性的人物形象。除此之外,对于人物情感关系的创作是最常见的艺术加工。对于历史人物的私人情感,观众其实并不在意他们真实的感情细节,创作者通过艺术创作加工的缠绵悱恻、触动心弦的爱情故事来打动观众。比如《孝庄秘史》中多尔衮与孝庄的爱情故事,在历史中他们并未有过情感纠葛,但是通过创作者的剧情设计,为观众成功塑造了一部“爱而不得”的情感悲剧,也树立了孝庄太后以冷静的理智来驾驭自己感情的女政治家形象。编剧刘和平曾经说过:“历史剧一词是个偏正结构,历史是定语,剧才是主语。”

案例分析

《走向共和》第12集、《康熙王朝》第46集、《孝庄秘史》第28集。

思考题

1.在马关条约的签订中是如何塑造李鸿章人物形象的?

2.容妃的结局对于康熙的形象塑造有什么影响?

3.孝庄与多尔衮的关系变化凸显了孝庄怎样的人物性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