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广场中的广场舞与歌曲产生的发展

城市广场中的广场舞与歌曲产生的发展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广场舞和广场歌曲也就诞生在这样一个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城市广场中。从音乐形式来讲,那些节奏简单、易于上手的民族歌曲成为退休后中老年人的最爱,而这些“广场舞”的先驱们在舞蹈形式的选取上也因为自己年龄和身体素质的限制,而更加青睐于动作缓慢优雅的扇子舞、太极舞等。

城市广场中的广场舞与歌曲产生的发展

广场是世界城市文化的一个核心要素。从中国古代的“乡校”,到古代欧洲基督文明的宗教广场,甚至是已经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玛雅文明也具备广场这一城市设施。广场最早的出现和贵族参政议政、宗教祭祀有着直接的关系,今天天安门前的华表,其原型就是封建帝王用于接纳建议的“谤柱”,与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娱乐没有根本的关系。今天所讲的广场其实是现代城市化的产物,是一个新型的城市功能区。现代城市的规划建设不再是简单地将市民塞进工业区、商业区和居住区,而是更加讲求宜住质量。一般来讲,现代都市居住区的核心一般都是综合性的公园式广场。这种新型的广场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开放性和多功能性。所谓的开放性就是广场不再有明显的边界和围墙,其四周用绿植和道路与居民区实现无缝衔接,让居民进入其间不会有任何阻碍。而多功能性则是指,现代城市广场可以同时在公园、绿地、公益健身、社区文娱等诸多身份中灵活转换。

而广场舞和广场歌曲也就诞生在这样一个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城市广场中。在8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后市后民思维的进一步崛起,第一批改革开放后退休的老人开始追求自己不一样的老年生活。他们三五成群聚集在社区或市中心的广场空地上,采取“帮带传教”的办法,自发地组成一个个民间文艺小团队。因为缺少专业的乐舞训练,所以这种老年人自发的娱乐活动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杂糅特点。从音乐形式来讲,那些节奏简单、易于上手的民族歌曲成为退休后中老年人的最爱,而这些“广场舞”的先驱们在舞蹈形式的选取上也因为自己年龄和身体素质的限制,而更加青睐于动作缓慢优雅的扇子舞、太极舞等。

到了90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有了显著的提高,很多依然战斗在一线的机关企业职工也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但是当时国家的财政情况并不能支持大规模公益性健身场馆的建设,那么原来是老年人专利的广场舞和广场歌也就成为普通市民在工作之余舒缓身心的最重要形式。直到今天,每逢周末,我们依然可以在城市大大小小的广场上看到规模不一、年龄参差不齐的群众性乐舞。

到了21世纪的最初十年,广场歌舞开始走向了真正的全年龄参与。广场歌舞最早的诞生并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一种用于舒缓身心的市民活动。而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中国新兴市民阶层,他们已经完全抛却了那种对于公开表演的羞涩,他们渴望个性、渴望秀出自己人生的精彩。同时随着国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媒体传播能力的急速发展,普通青年市民的乐舞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广场歌舞开始逐渐显现出专业化的走向,而其精神风貌也从一开始的温文平和逐渐转变为激情动感。随着新型广场乐舞的崛起,原有的那种广场歌舞也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今天的中国都市广场乐舞可以说是一个真正地实现了超越年龄、超越职业、超越阶层的全民性活动,甚至于这种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形式最终还登上了春晚的舞台。(www.xing528.com)

图73 街舞剪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