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石窟宝库龙门山,壮丽胜景令人惊叹

中国石窟宝库龙门山,壮丽胜景令人惊叹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云冈石窟的开凿,开了中国大规模营造佛窟的先例。于是,石窟工程的中心也随之从大同的云冈转移到了洛阳的龙门。桥西为龙门山,龙门的佛龛大部分集中于此,绵延长达}公里之多。石窟游览区的入口就是西山脚下龙门桥的引桥涵洞。据实测,奉先寺的这尊卢舍那佛高17. 14米,头高4米,耳长1. 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

中国石窟宝库龙门山,壮丽胜景令人惊叹

这里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云冈石窟开凿的继续。历经北齐、隋、唐、宋等朝代400余年的大规模营造,现存大量的窟龛、造像、佛塔、碑刻等珍贵文物。既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又是山水相趣的风景区……

龙门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南13公里处。伊河自南向北流去,河西的龙门山(西山)与河东的香山(东山)夹河对峙,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在宫殿前左右对称做装饰用的高大建筑一一“阙”,所以龙门又称为"伊阙龙门是山水相趣的风景区,而龙门石窟更是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

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王朝,佛教的国教色彩很浓。特别是经过太武帝的“灭佛”以后,灭佛所带来的反作用更使佛教得以发展。云冈石窟的开凿,开了中国大规模营造佛窟的先例。

太和十八年(公元495),孝文帝元宏以南下伐齐为名胁迫众臣由大同迁都至洛阳,以控制中原。于是,石窟工程的中心也随之从大同的云冈转移到了洛阳的龙门。从此,龙门造窟的斧凿之声此起彼伏,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数朝,持续400年之久。随着这叮叮噹卩当的斧凿声,伊水两岸寺成林,佛如海,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气据解放后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个,佛塔40余座,碑刻题记3600块,大小造像10万余尊。

游览龙门,到伊水之滨,首先看见一座三拱大石桥,飞架伊水之上,这就是龙门桥。桥西为龙门山,龙门的佛龛大部分集中于此,绵延长达}公里之多。石窟游览区的入口就是西山脚下龙门桥的引桥涵洞。沿着山下的大石道向南行,右边是森严壁立的龙门石窟,左边是宽阔的伊水,隔水相望的是香山。山影映入水中既壮观又秀美。继续南行,首先可以看到禹王池池内数泉喷涌,池水从东侧的蛤蟆嘴飞泻入伊河。池中竖立着一根约2. 6米高的石笋,传说这是大禹治水时使用的工具。夏禹用此具将山劈开,导伊水从中穿过北流,才形成了东、西两山。

离了禹王池,越过潛溪寺,有一座幽深静雅的院落,院内依山并列三所坐西向东的石窟。每当旭日东升,洞内便阳光灿灿,这就是取《尧典》中“寅宾日出”之意而命名的“宾阳洞”。据《魏书·释老志》记载,景明元年(公元500),孝文帝的儿子宣武帝元恪为其父母做“功德”,让人仿效云冈石窟的灵岩寺在此凿二窟。8年后,中尹、刘腾又为宣武帝复造一窟,共为三窟。这是龙门石窟中花时最长、用工最多的洞窟,一共用了24年才竣工。整个宾阳洞工程前后持续了250年才结束。三窟中共有11尊大佛像。这三窟虽然同时出于北魏,但由于完成的年代不同,就代表了不同的风格,可谓整个龙门石窟风格造像之缩影。(www.xing528.com)

宾阳洞的南面是“伊阙佛龛之碑”,又名“诸遂良碑”。该碑原为北魏所刻,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魏王李泰为其母文德皇太后发愿造像,重刻“伊阙佛龛之碑”。碑文由岑文本撰写,字由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是我国现存最大的褚体碑。

过了摩崖三佛、万佛洞等窟龛,盘旋登上100余级台阶,便到了奉先寺。奉先,即奉祀祖先之意。这里因宋朝时加盖T 9间木构的保护性屋檐建筑,俗称“九间房”。现屋檐建筑已毁,只在崖上留下了当时安装梁柱的方洞。奉先寺东酉深41米,南北宽36米,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最精,最具有代表性的石窟。它建于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历时四年竣工。据造像铭载,武则天为建此寺曾“助脂粉钱两万贯”,并亲率朝臣百官参加了卢舍那佛的“开光”仪式。佛教说,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未来之身;报身,经过修习而获得“正果”之身;应身,佛为“普度众生”而显现之身。卢舍那为梵语,即所谓报身佛。据实测,奉先寺的这尊卢舍那佛高17. 14米,头高4米,耳长1. 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它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胸脯微突,显得安祥温厚。这佛像和绘画中武则天“方额广颐”的面部特征极其相似,所以人们说这就是武则天的化身。卢舍那佛的两侧还有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和力士。民间传说,抱过天王、力士脚脖的人有福气。所以,游人至此往往驱身一试,结果抱得天王、力士的脚脖鸟黑发亮,使人不由地想起“平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有趣谚语。

在奉先寺的南边,-还有两个比较有名的北魏窟,就是药方洞和古阳洞。药方洞的造像从北魏晚期到唐朝都未间断。最有特色的是窟口两侧刻有唐代药方1代个。此洞药方中提到的病名,现,能看清的有46种,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小儿科及五官科。这140个药方中,有23方属于炙法,117方属于药物治疗。方中所用药物都是农村中极易找到的。有的一方治数病,有的一病数方。这些药方的制剂方法有丸、‘散、膏、汤等。用药方式有内服、外敷、洗、熏等。对于研究医药史有重要价值。笔者于1986年第二次游览龙门时,在此洞口不远的一个茶水摊上,卖茶的老大爷告诉我:民国年间,当地农村有人患病,因无钱请医生诊治,就到药方洞来抄药方,回去照方抓药一吃,居然将病治愈。

古阳洞,又名“老君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洞窟。洞内满壁小龛,琳琅满目。窟内两壁镌有三列佛龛,其拱额和佛像背心精巧富丽,图案纹饰丰富多采。洞窟内的造像题记,书法质朴古拙。久负盛名的魏碑刻“龙门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即在此洞窟中,是研究书法史的珍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