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圃天主教堂-历史、地理及归属概述

黄圃天主教堂-历史、地理及归属概述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报恩禅寺正门出来,下坡,快到南坑市场时,有一座天主教堂,占地面积大约有1500平方米。据管理人员介绍,这座天主教堂是1993年建的。黄圃天主教原本属于澳门教区,新中国成立后就归属江门教区管辖。后来日本侵略中国,天主教堂的教务中断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新中国成立后,天主教堂就建在三社坊上街,是一间政府土改没收的公房改建而成。到了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天主教堂便转移到龙安街上,后再迁至南坑市场旁,一直到现在。

黄圃天主教堂-历史、地理及归属概述

从报恩禅寺正门出来,下坡,快到南坑市场时,有一座天主教堂,占地面积大约有1500平方米。据管理人员介绍,这座天主教堂是1993年建的。在20世纪80年代,中山的天主教堂就只剩下石岐和黄圃两间。

黄圃天主教原本属于澳门教区,新中国成立后就归属江门教区管辖。清朝末期,有两位法国人到黄圃传教,北头村教友何桂华、何简华献地建起了教堂。当时信教的主要是到黄圃行医的受西方教育较深的人士及其家属,还有一些原黄圃大滘村一队的村民,共二十多人。

后来日本侵略中国,天主教堂的教务中断了很长一段时间。日本宣布投降后,李磐石辗转在北头坊一带活动,先是在三社租赁了一间平房作为临时教堂。在光复之后,又在大厅巷租了一楼房作为临时教堂。在新中国成立后,天主教堂就建在三社坊上街,是一间政府土改没收的公房改建而成。“文化大革命”开始,天主教活动再次中断。到了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天主教堂便转移到龙安街上,后再迁至南坑市场旁,一直到现在。(www.xing528.com)

这座教堂的整个建筑外墙以白色搭配红色。大门设计偏现代风格,比较简朴。横额上是五个繁体字“耶稣圣心堂”。教堂的院子不大,但一草一木都修理得整整齐齐,看起来生机勃勃又不失庄严。主建筑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风格,教堂中部上方是圆形拱顶。据说,圆形拱顶表现了当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宇宙是圆形的。除了教堂正门上方的彩色圆形玻璃窗外,窗户的形状均为尖拱形。内堂门口附近贴心地摆放了礼拜和重大日子的时刻表,方便民众查看时间。教堂内,两侧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长凳,让教徒们能在这里安静地祷告。前方正中墙上挂着耶稣十字架,下方是一座别致的石台。石台正前方壁面上刻有图案和符文,两侧摆放有神像。

两边墙上挂有画和天主教标志,简洁庄严。每逢星期天和天主教会等大日子,黄圃镇内的教徒都会聚集到殿堂内礼拜和聆听教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