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绿道建设:融合多形多功能绿色基础设施

绿道建设:融合多形多功能绿色基础设施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7年,卢布尔雅那为纪念被围困的历史,在拆除了铁丝和碉堡的沿线修建了休闲型散步道,并于1980年全部建成。图5-15卢布尔雅那环城绿带景观[8]3.多样化的绿道形式绿道围绕城市建成区环形分布是国际上许多城市的基本格局,但具体的布局形式会因不同的城市形态特征、不同的地貌条件以及不同的功能需求而多样化,通常有廊道环形绿道、楔形环城绿道、多层环城绿道以及网络形等多种形态。

绿道建设:融合多形多功能绿色基础设施

绿道是联系城市空间和绿色空间的有效手段,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基本形式,环城绿道的使用非常广泛。

环城绿道始于英国,在提高环境质量、限制城市无序蔓延和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英格兰的绿道规划政策中明确了城市绿道的功能,即:阻止城市的无序蔓延;限制相邻乡镇连片发展;鼓励城市通过对荒废地的再利用方式获得新的发展;保护特色历史名镇、名村等。[5]然而,绿道的发展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机械地用绿道割裂城市和乡村的二元化的规划思想,就没有充分考虑自然与城市的发展规律。实际上,由于城市的扩张,在多方利益的驱使下,大量绿道被蚕食,而现有规划保护措施无法缓解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从而产生了许多问题。但是,在尚未找到更为科学合理的替代方法之前,绿道仍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科学地开展环城绿道规划建设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科学的规划与严格的管理相结合

绿道规划需要依照一整套科学的程序来完成,并不是在城市边缘区画一条限制界线那么简单。编制绿道规划前,要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潜力以及景观格局等情况,并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作为绿道规划的依据。绿道规划的编制应有前瞻性,并以严格的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同时应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绿道的新建、修复和检查等工作。

2.丰富绿道的功能

建设绿道起初是为了限制城市规模,但机械地隔离使得城市以“飞地”的形式发展,极大地增加了交通成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必须丰富绿道的功能,加强绿道的开放性,如增加教育和休憩等功能。在保持景观和自然属性的同时,将绿带纳入经济发展战略,鼓励对绿带的合理利用。如伦敦在绿带中设置了一些服务旅游、运动、休憩的设施。最为典型的是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Ljubljana)的环城绿道。卢布尔雅那占地面积170km2,2006年常住人口约33万,1957—1980年建成总长度33km的环城绿带,绿道完整地环绕城市建成区,这在世界上是比较罕见的(见图5-14)。[6]

图5-14 卢布尔雅那环城绿带图[7]

这种布局与卢布尔雅那特殊的建设背景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德法西斯军队相继用铁丝网及碉堡将卢布尔雅那包围,其被围困1170天后获得解放。1957年,卢布尔雅那为纪念被围困的历史,在拆除了铁丝和碉堡的沿线修建了休闲型散步道,并于1980年全部建成。在绿道的外围建设了环城高速公路,形成了两个绕城环。这条绿道具有历史纪念、休闲、生态、美学等多种功能,开放性和可达性强,市民在城市的任何地方均能方便地进入和离开绿道,该绿道还贯穿了山体及林区,可以为城市注入清新的空气,提高空气质量。对整个城市而言,该环城绿道象征的历史文化、休闲和环境意义是无法用价值去衡量的(见图5-15)。

图5-15 卢布尔雅那环城绿带景观[8]

3.多样化的绿道形式(www.xing528.com)

绿道围绕城市建成区环形分布是国际上许多城市的基本格局,但具体的布局形式会因不同的城市形态特征、不同的地貌条件以及不同的功能需求而多样化,通常有廊道环形绿道、楔形环城绿道、多层环城绿道以及网络形等多种形态。巴黎最初由几个相互隔离的大面积绿地构成环城绿道,后通过规划廊道将它们联系在一起。20世纪90年代编制的大巴黎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将绿道作为主要发展对象,将其作为连接城乡空间的纽带和空间组织的基础。以地区自然公园为核心,将其与城市绿色空间、林地、农用地等整合成一个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系统,规划目标是使地区自然公园占环城绿道总面积的20%。该规划十分重视保护森林、农用地、空地等,为了控制城市的无序蔓延,为居民提供休憩场所以及促进农业生产等。该网络体系中主要以河流和道路等线性空间来组织。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的深入,为多样化的绿道功能和形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际需求。在进行规划时,应该避免绿道封闭地围绕城市,从而人为地割裂城市和乡村,这样会使城市发展与绿道建设失衡。而要让城市与绿道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绿道的综合效益。

【注释】

[1]陈洁萍,葛明.景观都市主义研究——理论模型与技术策略[J].建筑学报,2011(03):8-11.

[2][美]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芮经纬,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108.

[3][美]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芮经纬,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109.

[4]该图片为作者结合Google影像图自绘。

[5]Elson M J,Walker S,Macdonald R.The Effectiveness of Green Belts[M].London:HMSO,1993.

[6]韩西丽.实用景观:卢布尔雅那市环城绿道[J].城市规划,2008,32(08):81-86.

[7]该图片为作者结合Google影像图绘。

[8]图片来源:http://www.slovenia.info/?arhitekturne_znamenitosti=866,2017-07-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