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成果:数学教育大视野中的数学趣谈

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成果:数学教育大视野中的数学趣谈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通过建立坐标系,在几何与代数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不过,费尔马的不朽贡献,主要是在数论方面。1837年,23岁的马彻尔提出了立方倍积与三等分任意角,不可能用规尺作图法解决的证明,宣布了2000多年来,人类征服初等几何三大难题夺得了重大的胜利。

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成果:数学教育大视野中的数学趣谈

数学和其他科学的发展一样,不少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一旦出现了新的认识,或者把它们放到更大的范围去观察,常常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解析几何的出现,是规尺作图三大难题走向解决的转折点。

解析几何是17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创立的。笛卡儿和2000年前的柏拉图一样,都是哲学家兼数学家,他们都形成了各自的学派,有的数学史说:柏拉图主义者相信权威,笛卡儿学派相信理性,但是他们同样认为数学是科学之王。

1637年,笛卡儿发表了他的名著《几何学》。这本书起初是作为他的哲学著作《方法论》一书的附录出版的,书中引入了变数,创始了解析几何。

在初等数学中,基本的情况是几何是几何,代数是代数。人们研究和处理几何和代数问题,就方法而言是不同的。比方说,在平面几何中,要考查三点是否共线,或者四点是否共圆,虽然有时也利用某些代数知识,但是一般不讨论直线或者圆的方程,以及它们的解。

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通过建立坐标系,在几何与代数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有了这座桥梁,人们就可以把几何问题先“翻译”成代数题目,例如写出它们的方程,用代数的方法加以解决;之后,再把得到的结果,“翻译”成几何的答案。这样,就不只增加了解决几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且可以把许多几何问题的性质搞得更为清楚,使这些几何题化难为易了。

解析几何大大帮助了人们对规尺作图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在这方面,最先突破的是高斯

1795年,高斯来到德国著名的哥庭根大学学习。入学不久,他就按规尺作图法,作出了正十七边形。不久,他又提出理论,证明了按规尺作图方法,根本就作不出正七边形、正九边形、正十一边形和正十四边形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延续了2000多年没有得到解决的难题,被年轻的高斯解决了。特别是关于规尺作图法的不可能问题,是一项惊人的成就。他从思想方法上,促进了规尺作图三大难题的研究和解决。

数学难题的解决,往往要涉及较多的数学知识。要了解高斯的这一成果,先得了解一下费尔马数。

费尔马是一个很有成就的数学家,提出过很多著名的定理。他还与笛卡儿同时奠定了解析几何的基础;与巴斯嘉一起开创了概率论的研究工作;在光学中提出了费尔马极小时间原理;在数学中提出过无限下推法。不过,费尔马的不朽贡献,主要是在数论方面。

在费尔马一生的大量成就中,也包含着两项影响较大的不确切的工作;一项是他的一个猜想,被证明是错误的;另一项就是前面谈到的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的费尔马大定理,在他宣称被他证明了的300年之后,人们还没有找到证明的方法,于是很多人便对他宣称有过的证明表示了怀疑。这里先介绍前一个猜想。

费尔马研究了形如22n+1的数,共中n是非负整数。他令n分别等于0,1,2,3,4,得到相应的22n+1如下表:

在这个表中,所有形如22n+1的数:3,5,17,257,65537都是素数。于是,费尔马发表猜想:形如22n+1的数,当n为非负整数时,都是素数。

后来,在数论中,把这样的数都称为费尔马数,记作Fn,即Fn=22n+1,n为非负整数。

但是,费尔马死了67年之后的1732年,25岁的数学家欧拉,证明了F5不是素数:

F5=25n+1=232+1

=4294967297

=641×6700417

这样一来,就把费尔马的猜想给否定了。在欧拉那个时候,人们要判断F5是不是素数,还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事先并不知道要判断641是不是它的因数。(www.xing528.com)

后来,人们分别证明了n等于6到16的费尔马数,都不是素数;n等于17时是不是素数,到现在还是一个难题。n等于18以后,也分别找出了三四十个不是素数的费尔马数。

总之,除了原来已经知道的n等于0到4的这五个费尔马数是素数外,新的费尔马数是素数的,一个也没有找着。

这样,有一种相反的猜想已经提出来了:只有有限个费尔马数是素数。这也是一个难题。

高斯按规尺作图法作出了正十七边形后,紧接着就证明了一个关于规尺作图的重大定理:

如果一个奇素数P是费尔马数,那么,正P边形就可以用规尺作图法作出,否则就作不出来。

根据这个定理,F0=3,F1=5,F2=17,所以正三角形正五边形、正十七边形都能作出,而7,11,13等素数都不是费尔马数,所以正七边形、正十一边形、正十三边形等都不能作出。

对应于F3的正257边形,是德国的黎克洛于1832年,用规尺作图法作出来的;对应F4的正65537边形,经德国的赫尔姆斯十年的研究,才按规尺作图方法作出来。黎克洛的作法,占了一本数学杂志的80页;而赫尔姆斯的手稿,装了整整一个手提箱,现在还保存在哥庭根大学。

高斯在数学的许多领域中,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称为“数学之王”。他一生工作严谨,生活简朴,坚持每天读报,喜爱文学和研究过多种外语,并且在物理学、天文学、测绘学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斯死后,按照他的遗愿,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一个正十七边形(也有的书上说是墓碑的底座是正十七边形),以纪念他少年时代杰出的数学发现。

高斯的墓碑,也是解决规尺作图难题,在2000多年间的一块里程碑。

正多边形的作图问题,其实就是等分圆周的问题,它与三等分角问题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有了解析几何,有了高斯等数学家的经验,人们对规尺作图可能作出的与不可能作出的图形,逐渐有了深入的认识。其中,下面两个结论是很重要的:

1.在规定某一线段的长度是单位长度1后,如果我们要作的线段的长度,可以由单位长度1,经过有限次的加、减、乘、除、开平方(指正数开平方,并且取正值)后得出来,那么,这一线段就能用规尺作图法作出;

2.圆规直尺作图法所能作出的线段或者点,只能是经过有限次加、减、乘、除及开平方所能作出的线段或者点。

但是,标准有了,三大作图难题的解决就提上日程了。

1837年,23岁的马彻尔提出了立方倍积与三等分任意角,不可能用规尺作图法解决的证明,宣布了2000多年来,人类征服初等几何三大难题夺得了重大的胜利。

我们知道,虽然有些角(例如直角)常以用规尺作图法三等分,但是有些角不可以(例如30°角),所以要按规尺作图法三等分任意给定的角,就不可能了。

事实上,在1830年,19岁的法国数学家伽罗华,就提出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系统理论和方法,所以现在的专门著作,一般着重讲伽罗华理论,而把规尺作图三大难题以及等分圆周等问题的解决,当成这种理论的推论、例题或者习题。因此,后来对万彻尔的工作,并不十分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