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本土传统乐器与乐器构造的装配性

中国本土传统乐器与乐器构造的装配性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挖坑的举措意味着共鸣箱的概念已被启示。[24]并绘图如下:陈旸《乐书》刊天宝乐图天宝乐类似马达加斯加很具特色的民族乐器Valinha,演奏姿势如下图。这种远在非洲的乐器与唐代的天宝乐是否有关联,现在很难说得清。马达加斯加流行的拨弦竹筒琴[25]马达加斯加流行的拨弦竹筒琴[26]先秦时流传的弦乐器为板箱型构造,如琴、瑟、筑、筝、均等,他们的基本形态与竹筒琴一脉相承。

中国本土传统乐器与乐器构造的装配性

东南亚流传的最原始的弦乐器在地上挖坑为共鸣箱,击奏[20]

下图展示了人类板箱型弦乐器(zither)的雏形。挖坑的举措意味着共鸣箱的概念已被启示。结合在口弓弓端设音箱的事例推测,此举很可能受口弓或口弦演奏时口腔增强音量的作用的启发,在此基础上催生了原始竹筒琴。

竹筒琴在竹筒上剥条为弦,两端垫入竹码,棒击发声。今多为儿童玩具,在广西农村被称“噔咚”,是一个拟声的命名。明代王圻《三才图会》称:“竹铜鼓,截大竹筒为之,长可三四尺,即剜其体为两弦。欲鼓之则以柱支其弦,叩作铜鼓之声”。[21]

原始竹筒琴的制作[22]

原始竹筒琴

《三才图会》竹筒鼓

唐代天宝乐一器与竹筒琴也有渊源。《旧唐书·乐志二》:“天宝乐,任偃作,天宝中进。类石幢。十四弦,六柱。黄钟一均足倍七声,移柱作调应律”。[23]宋代陈旸《乐书·俗部·丝之属》:“天宝乐”,“舞者亦执”。[24]并绘图如下:(www.xing528.com)

陈旸《乐书》刊天宝乐图

天宝乐类似马达加斯加很具特色的民族乐器Valinha,演奏姿势如下图。这种远在非洲的乐器与唐代的天宝乐是否有关联,现在很难说得清。

马达加斯加流行的拨弦竹筒琴[25]

马达加斯加流行的拨弦竹筒琴[26]

先秦时流传的弦乐器为板箱型(zither)构造,如琴、瑟、筑、筝、均等,他们的基本形态与竹筒琴一脉相承。至于弦鼗等颈箱型弦乐器(lute)则出现在秦末北方,受北方游牧民族“马上乐”文化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