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新闻记者与新闻纸:深谈邸报

中国新闻记者与新闻纸:深谈邸报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还没有新闻纸以前,在朝的有公的“邸报”,私的“小报”;在民间的有唱的新闻和画的新闻二种。“邸报”,发现于唐德宗时,离现在已经有一千一百五十年了。因为“邸报”是皇帝所独有的东西,其所选登又只限于可以公布的公文。朝士疆吏,为需要敏捷的消息,多量的新闻起见,于是乎又有所谓“小报”者,应这样的需求而产生。“邸报”,为私邸所发行。“邸报”就是由私邸通报给各自的藩镇的通报机关,如现在的官办通讯社。

中国新闻记者与新闻纸:深谈邸报

在中国还没有新闻纸以前,在朝的有公的“邸报”,私的“小报”;在民间的有唱的新闻和画的新闻二种。后二种不知发源在什么时候,在邸报和小报以前或以后,那都没有方法考据的了。

唱的新闻,在我们的乡间——浙东一带,名之曰“唱新闻”,业之者大抵是盲人,也有不盲的,不过很少数。他们所唱的,都是民间所发生的一桩可歌可泣的事件,原原本本,有系统的,从事件的开始,以迄于终了,和现在新闻纸上所记载的社会新闻一般。当时,太紧在没有新闻纸记载的时候,除掉了宦海升沉的官报,科举中式的捷报外,其他凡是民间所发生的事件,是没有方法能听到的,他们所能够听见到,而现在还在传诵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就是在这辈“唱新闻”的人们的口里所念出来的新闻罢了。

画的新闻,比较唱的新闻是进步得多了。他是弃旧翻新,花色繁多,消息也敏捷,因为他的手续简便,不像唱新闻的要将一件经过的事实,从起头以至于结局,更不必像唱新闻的要将这一桩事件,用谐韵来编为长篇的歌词,学会了一桩,该费掉了多少的时日,才能够背诵如流地唱出来一句不脱咧;听唱的人们,除掉听了他的告诉你这一桩新闻的内容复杂情节以外,还要评判他唱的腔调的悦耳与否?嗓音的圆润与否?画的新闻,在这些困难的手续和技巧,都可以不成问题。画的新闻,一名为“卖新闻”,他是用一张普通的薄纸,将最近邻或邻省县民间所发生的一桩值得轰人听闻的新闻,用粗陋的画工,画就了六幅或八幅的小图,经木板雕刻而成一长方形,然后用手工刷印的方法,印就了若干张分给“卖新闻”的人们,拿了分跑到各县市乡镇,出卖给那些爱听新闻的人们。这一张粗糙的画纸,虽然那纸上没有一个字,加以说明这图的内容,可是这六幅或八幅的画,却是有连环性的,从开头以至结局也有未曾结局的。已经废止的中国报纸条例的规定,“用机械或印板及其他化学材料印刷之文字图画”的解释,我们大可以名之曰“画的新闻纸”。

“唱新闻”,现在乡间还是有的,不过已经失了他的意义,在听的人们,只晓得听他的唱句和腔调罢了;实际这辈“唱新闻”的人,也没有新编的新闻,陈陈相传,于是乎变做了故事的歌唱者了。“卖新闻”到现在还常常见到,就是在中国新闻纸最发达的上海,也还可以碰到,假使你留意;不过卖画而兼唱歌,信口开河,买的人们,多因听其唱而买其画罢了。

“邸报”,发现于唐德宗时,离现在已经有一千一百五十年了。里面所记的都是皇帝的起居言行,和官吏赏罚宦海升沉的事。系用手写后再用木板雕刻成单张,以事务的简繁,定张数的多寡;每页分十三行,每行十五字,字大如钱,有界栏而无中缝,宋时的“邸报”,除掉刊登皇帝起居注外,还选刊各疆吏,谏史的重要奏折和建议书等,分给各衙门部署,以资参考。汪文定与李运使书:“垦田之议,顷于邸报中见之,颇讶其首尾不贯串,今得见全文幸甚。”那么在当时邸报中所刊登者,不过是些提纲挈领的话,略而不详,因为印刷雕刻的不方便,其所记载自然力求简略,亦如现在新闻报上的专电罢了。如果电报发达,电报就可以传达较长的新闻,就无用再标专电的名称了。(www.xing528.com)

因为“邸报”是皇帝所独有的东西,其所选登又只限于可以公布的公文。朝士疆吏,为需要敏捷的消息,多量的新闻起见,于是乎又有所谓“小报”者,应这样的需求而产生。“小报”在当时极为人们所注意,试读《海陵集》中论禁小报文便可知当时人们的重视“小报”有如此者文曰:“方陛下颁诏旨,布命令,雷厉风飞之时,不无小人诪张之说,眩惑听众。如前日所谓召用旧臣,浮言胥重,莫知从来,臣究其然矣,此皆私得之小报。小报者,出于进奏院,盖邸吏辈为之也。比年事有疑似,中外不知,邸吏必竞以小纸书之,飞报远近,谓之小报,如曰今日某人被召某人罢去,某人迁除,往往以虚为实,以无为有。朝士闻之,则曰已有小报矣。州郡间得之,则曰小报到矣。他日验之,其说或然或不然。使其然耶,则事涉不密;其不然耶,则何以取信?此于害治,虽属甚微,其实不可不察。”观此,所以我们可以说,宋时的“小报”,已具新闻纸的雏形和价值。至于“其然或不然”因为是邸吏私自访闻所得,为传递消息迅速起见,或其事尚未成熟,或其说未必果行,必要待之“他日验之”,才可明白这正是现在新闻记者的口头禅,所谓“有闻必录”是也。但是要以“他日”的事实,来证明“今日”的传说,自然不免有“不然”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新闻纸上,何尝就没有“不然”之处呢?况且从前的“某人罢去,某人迁除”,在皇帝之一言,喜怒风云,朝夕不测,我们正不必为“小报”病。犹之乎现在的新闻纸刊登的专电,某任部长,某罢局长,非待见正式命令,未必即靠得住;所以民国以来的政府公报,虽然在新闻纸这样发达的时候,还是为各部署衙门所重视,用以证实新闻传说的“或然或不然”。

“邸报”,为私邸所发行。因唐时十六节度使的私邸,都设在首都。“邸报”就是由私邸通报给各自的藩镇的通报机关,如现在的官办通讯社。“邸报”中所记不外皇室的状况,诏令,奏章,叙任,辞令,谒见,朝觐,赏罚,庙堂会议等等。其发行为不定期刊。直到元朝,才改定为每十天一次。

“邸报”这个名词,到清朝方才废止,改为“京报”,其内容格式,和从前相同,不过由散张而成为本装罢了。民国时代,新闻纸已非常发达,但是“政府公报”,还是一样的存在;革命后,国民政府继续出版“国民政府公报”,也是一样的格局,换汤而不换药。不过“京报”“政府公报”,是每天发行的,“国民政府公报”却是每逢一日十一日二十一日,每月发行三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