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北人文历史探微-教育重视,计量精准,归属得当,避免重复

陕北人文历史探微-教育重视,计量精准,归属得当,避免重复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记录钱粮,计量精确到斤两、斗升以下四五位数,真是“颗粒必较”,微末靡遗。艾尔雷,《米脂艾氏宗谱》载其为翰林检讨,雷作“”。抄本后又将艾尔、王三甲,排入“人瑞”,显然前后重复,同时也解决了归属不准的问题。以上所述,仅涉及米脂旧志的历史价值和几个重要特点,其精深意韵,仍有待挖掘,吉光片羽,抛砖引玉而已。

陕北人文历史探微-教育重视,计量精准,归属得当,避免重复

康熙志》记载米脂县令的年俸,康熙年间为白银十两,教谕则三十两。越二百二十年到光绪末年,县令涨至二十两,教谕为四十两。一县的文教官员薪资待遇,竟比行政长官高出数倍,同今天公务员的俸金形成明显的对比。“经济是基础。从这个侧面,可以窥见朝廷的顶层设计,厚植教育,培养斯文之至意。难怪有清一代,文风丕盛,名家迭出,在文学、史学、经学、考据、金石、书法、艺术、中医药建筑领域,都有其傲视前代的辉煌成就。”

此外《康熙志》计量记载详细准确。如记录钱粮,计量精确到斤两、斗升以下四五位数,真是“颗粒必较”,微末靡遗。《光绪志》也如是记载:“每亩科本色粮七升五合六勺六抄一撮七圭五粟,科折色并官学仓粮九合三勺六抄七撮三圭五粟。”今天这些计量单位几乎消失殆尽,但可窥古人之精细和珍惜粮食的作风,哪怕五颗小米也要记录在案,不可缺少。《光绪志》更是将全县乡村沟、岔、梁、峁的独庄散户,悉数记录在册,可谓一志在手,县况了然。

对于重复问题,刻本解决了抄本存在的问题。抄本《康熙志·卷之四·选举志一·进士科》列有,明,艾璠奇、马之升、马登高;清,艾尔img、王三甲。刻本付印时将上面5人删除。艾璠奇,《米脂艾氏宗谱》无载。艾尔雷,《米脂艾氏宗谱》载其为翰林检讨,雷作“img”。抄本后又将艾尔img、王三甲(二人为恩赐进士),排入“人瑞”,显然前后重复,同时也解决了归属不准的问题。刻本将艾尔氵雷、王三甲排入“人瑞”,使之归属准确。这与《光绪志·凡例》“于文武仕宦内,不复登记,以免重复。惟举人进士等科,凡由五贡出身者,皆分别记载”非常吻合。余者,皆因为考证不清楚而被删除。

以上所述,仅涉及米脂旧志的历史价值和几个重要特点,其精深意韵,仍有待挖掘,吉光片羽,抛砖引玉而已。总言之,旧志是一个地方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是研究、了解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梁启超先生有言“其间可宝之资乃无尽藏”。米脂旧志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方面,一因学识浅陋,二则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叙述。几年来,大家殚精竭虑,甘苦备尝,深深地感到旧志整理、点校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主校、校注的作用都十分重要,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校注任务。幸甚之至。古人云:“州县之有志,犹国之有史。”历朝历代将志书称之为“资治、教化、存史”的百科典籍。方志记载为许多名胜古迹的保护提供了历史依据,也为地方古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一定意义上说,保存了丰富而珍贵的地方民俗文化资源。

今天我们整理校注旧志,就是要发挥其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的功效和作用。整理、校注出版旧志也应为编修新志提供服务。不仅要传承利用旧志的史料,还要借鉴、学习旧志编修方法和编纂创新理念,从中汲取营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提高修志人员的业务水准和鉴赏能力。毫无疑问,传统志书的编纂思想、编修技巧和采编方式等,依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去研究参考,学习秉承。

注释:

①《康熙·米脂县志·序》。(www.xing528.com)

②③艾有为编:《中国米脂·千年古县·引言》,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2015年5月版。

④艾有为编著:《陕北艾氏宗族史略》,三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⑤《民国·米脂县志·人物志·孝义》。

⑥《民国·米脂县志·序》。

⑦米脂县志编纂委员会:《米脂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原载《榆林地方志》,2017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