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球上氧元素的重要性

地球上氧元素的重要性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氧是地球上最多的元素,也是分布最广的元素。据统计,氧气几乎占地壳总重量的一半——49.13%。氧原子的原子核,是由8个质子和8个中子组成的。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和绝大部分元素化合变成氧化物。氧气的分子含有2个氧原子。在雷雨时,氧气受电击会产生少量的臭氧。在化学上,以前曾用氧原子量的1/16作为原子量的单位,叫作氧单位。

地球上氧元素的重要性

在世界化学史上,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氧气分别是瑞典化学家杜勒在1772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利在1774年各自独立发现的。其实,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氧气并对它做了许多研究的,是我国古代学者马和。在1100多年前,马和写过一本叫《平龙认》的书。在书中,马和认为:空气中有阴阳两气,阴气可以从加热青石、火硝、黑炭石中提取,水里也有阴气,它与阳气紧密混合在一起,很难分开。这里的“阴气”,就是指氧气。

1807年,德国的汉学家克拉普罗特在俄罗斯彼得堡科学院宣读了论文《第八世纪时中国人的化学知识》,详细介绍了马和发现氧气的问题。

克拉普罗特见到的《平龙认》是一本手抄本,这本书现在找不到了。因此,关于马和发现氧气的详细情况尚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是,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学者马和已经对氧气做了十分深入的研究。

氧是地球上最多的元素,也是分布最广的元素。据统计,氧气几乎占地壳总重量的一半——49.13%。[1]在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20.99%(按重量计算为23.19%)。据计算,大气中氧气总重量达1000万亿吨以上!海洋,也是一个巨大的氧的仓库,因为水是氢和氧组成的,氧气占水总重量的89%,而地球表面有四分之三是被水覆盖着的!在动物体内,占总重量一半以上的也是水。一个体重为70千克的人,大约含有40千克水——其中氧占36千克(不含水的部分也含氧)。我们脚下的大地,也是氧气的大“旅馆”,如沙子(二氧化硅)中含氧53%,黏土含氧达56%,石灰石含氧达48%,其他许多矿物绝大部分也都是氧化物,如铁矿、铝矿、锡矿、铜矿、锰矿、锌矿等。

原子原子核,是由8个质子和8个中子组成的(指O16而言)。在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氧的化合价是负2价。1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组成的。

少量纯净的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大量的氧气,则呈浅蓝色。在-183℃以下,氧气可变成蔚蓝色的液体,温度更低些甚至可得到雪花般的固态氧。现在,人们用分馏液态空气或电解水来大量制取氧气。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和绝大部分元素化合变成氧化物。在化合时,常放出大量的光和热——燃烧,因此,氧成了重要的助燃剂。煤、木柴、汽油等,没有氧气便不能燃烧。在纯氧中,燃烧比空气中更猛烈,以至连铁丝都能在纯氧中猛烈燃烧,射出炫目的白光。利用乙炔、氢气在纯氧中燃烧,制得“炔氧焰”“氢氧焰”,在工业上用来切割或焊接厚厚的钢板,因为那炽热的火焰能使钢铁迅速熔成铁水。把棉花浸在液态氧中,居然成了炸药,可以用来开矿、劈山。(www.xing528.com)

呼吸也离不了氧气。人、动物、植物在呼吸时,都是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吐出二氧化碳。从化学本质上讲,呼吸就是缓慢的氧化,而燃烧则是剧烈的氧化。人一星期不喝水才会造成死亡,但如果停止呼吸六七分钟便会死亡。氧气,过去常称“养气”。这名字是我国清末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取的,意即“养气之质”,是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东西。后来为了统一起见,气体元素偏旁一律写成“气”,才出现“氧”字——从“养”字转音而来。据统计,成年人每分钟要呼吸16次,每次大约吸入半公升氧气,一天需吸入一万一千多公升氧气!在医疗上,常给一些严重的肺结核病人呼吸纯净的氧气,可以大大减少他们肺部的负担,每分钟只消呼吸七八次就够了。登山运动员、飞行员也随身带着氧气囊,以便在缺少氧气的地方正常地工作。

氧气的分子含有2个氧原子。在雷雨时,氧气受电击会产生少量的臭氧。臭氧的分子含有3个氧原子——O3。臭氧具有一股臭味。纯净的臭氧是天蓝色的气体,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如银与氧气不会直接化合,而遇臭氧便被氧化成过氧化银;松节油、酒精和臭氧相遇,便立即发生燃烧。在工业上,臭氧被用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更有趣的是,浓的臭氧固然很臭,但是稀薄的臭氧非但不臭,反而给人以清新的感觉。雷雨后,空气便格外新鲜,那游荡着的少量臭氧,起着净化空气和杀菌的作用。有很多有机树脂也很容易被氧化而放出臭氧来,这样,一些疗养院便常常设在松林里。

大自然中,氧气有三种同位素,即O16、O17、O18。普通的氧,就是由这三种同位素混合组成的,其中O16最多,占99.76%,O17占0.04%,O18占0.20%。

在化学上,以前曾用氧原子量的1/16作为原子量的单位,叫作氧单位。现在已改用C12(即碳—12)原子的原子量的1/12作为原子量的单位。

【注释】

[1]“地壳中的含量”中的“地壳”,是指深度达16千米的地球表面层,它包括岩石层、水气层及大气层,而“含量”一般是指重量百分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