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方法解析:从本能到情感

教学方法解析:从本能到情感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众多教育家都承认,教学应当尊重教学主体。人是生物,具有生物的个性本能。布卢姆孜孜以求使所有学生都掌握学习内容,其理论当受到广泛推崇时,巴班斯基却思考以最少时间学习最多内容。赫尔巴特更是要培养儿童的多方面的兴趣,甚至主张通过兴趣的培养来达到形成学生教养目的。巴班斯基认为教学任务应包括“发展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和动机”[4]。强调学生自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是教学优化理论的重要指导思想。

教学方法解析:从本能到情感

众多教育家都承认,教学应当尊重教学主体。然而,对主体的认识不同,其教学指导思想差异也很大。人是生物,具有生物的个性本能。除了具有一般动物的各种低级本能之外,人还有许多高级本能。人的进化论生理学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影响人的学习与发展。教学论在建立过程中,不断吸收进化论、生理学、心理学等科学的研究成果,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使教学不断获得优化。经过漫长的自然演变,人类进化到高级动物,但他仍是动物群体中的成员。早期心理学(直到今天还有)实验多在动物身上进行,由此获得许多学习理论。人们把它们应用到自己身上,发现同样有效。于是行为主义学派等许多心理学理论受到欢迎。由此建立许多教学理论,教学确实找到优化的依据。但进化史提醒人们:人类不是一般的动物。因而,由动物实验得出的结论用于人的学习的教学论,也必然随着人类的认识变化而发生改变。

人是生物,无法摆脱其生物本性。教学优化必须与人的生理最基本内容相适应。以最经济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多的内容(最佳发展),历来是一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这也是教学论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人们在提出许多新理论的激动时刻,似乎忽略了许多问题。

表面上看,学习内容为C,学习时间为T,C/T最大即可。实际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布卢姆孜孜以求使所有学生都掌握学习内容,其理论当受到广泛推崇时,巴班斯基却思考以最少时间学习最多内容。而且教学中有效时间问题被提出。

二者给教学带来巨大影响,至今仍有人有研究与实践。但在中小学课堂上,我们会看到:赫尔巴特,凯洛夫的影子依旧那样清晰。问题是,C是什么?T是什么?

把学习建立在简单的刺激—反应或实验的认知心理学基础之上,C与T都是相对稳定的、可测的,C/T越大,优化程度就越高。而实际上,C包含内容极为丰富,可测的成分很少,例如机械性的可外显的知识可以测量,而非机械性的、内隐的知识以及情感的内容是难以准确测量的。对于时间T,也只限在绝对时空中连续的部分才可测。然而对大部分学习者来说,T是相对的、间断的。内容C、时间T都是多变量的函数,简单地用C/T来探求教学最优化,就无法解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教学优化思想。(www.xing528.com)

教学优化理论在探讨人的基本生理与心理特征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人的更高的生物特征——人的情感世界。

从古代开始,教育教学专家都注意到人的情绪因素对学习与发展的影响作用。孔子就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知,好知者不如乐之知者”(《雍也》),只有“乐之知者”才能“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近现代教学研究中,人们对教学中情绪作用愈来愈重视。夸美纽斯提出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爱好。赫尔巴特更是要培养儿童的多方面的兴趣,甚至主张通过兴趣的培养来达到形成学生教养目的。他把兴趣看作是优良教学的最重要的条件和手段“津津有味地学习的东西,能够很快地学会和巩固地掌握”。巴班斯基认为教学任务应包括“发展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和动机(需要、兴趣等)”[4](p.62-63)。

强调学生自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是教学优化理论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各种教学论都提出相应的优化原则。20世纪末期,在强调人的兴趣、动机、意志、需要等作用的同时,教学论更加关注自我概念、自我成就、自我期望、自我评价等对学习与教学的影响。这些研究使教学在更深层面获得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