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都历史建筑形式与结构特点

京都历史建筑形式与结构特点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安政期的营造是根据实现平安宫复兴的宽政期营造时的设计图而再建的,所以现存的建筑各部分还能看到平安复兴的特点。紫宸殿的屋顶结构特点是在正房与房檐的接合处有断坡,叫作“葺”。这些部件都是江户时的技术制作的,尤其是二手先斗棋的使用是为了抬高建筑的高度。其外观有寝殿造的特点,而内部则有书院造的气息,还有镰仓建筑样式的特点。

京都历史建筑形式与结构特点

现存的御所建筑群组是安政时期(1854—1859年)内里营造时建造的。由于安政期的营造是根据实现平安宫复兴的宽政期营造时的设计图而再建的,所以现存的建筑各部分还能看到平安复兴的特点。但因为当时的考证与营造技术有限,所以实际上,京都御所的建筑样式保持着从平安时期到江户时期的混合样式。

关于建筑样式,京都御所建筑里较常见的样式有两种,即以平安时期的贵族住宅为起源的“寝殿造”和从武士住宅发展的新样式“书院造”。天皇的居住场所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选择了新的建筑样式。因此,后代的天皇选择住在适合新生活方式的书院造的宫殿不足为奇。值得注意的是,宫殿建筑采用的书院造与武士用的并不完全一样,在京都御所里看到的是变形书院造。

紫宸殿屋顶结构

1.紫宸殿

紫宸殿是京都御所的正殿。在紫宸殿前庭人不仅举行天皇即位等公共仪式,还举行皇族的宗教祭祀等私人仪式。如前所述,原来平安宫设有举行公共仪式的朝堂院,不设朝堂院后,紫宸殿承担了所有的任务。

紫宸殿是典型的寝殿造正殿的样式。宽政时期(1789—1801年)改造时,紫宸殿是按照平安初期的样式营造的。其平面朝南,左右对称,面阔9间,进深3间。除房檐间外,每个房间的东西两端各加一间披厦。其平面形式是跟寝殿造的正殿同样的厅堂形式。里面陈设着天皇与皇后的御座“高御座”与“御帐台”。在紫宸殿的御座背后金柱之间的障壁上,画着中国从周初到唐代的32个名臣的立像,叫做“贤圣障子”。铺的地板看不到钉头,叫作“拭板敷”。紫宸殿不镶天花板,叫作“化妆屋根里”。殿前设有18磴的木制台阶。正面台阶的上面挂匾额。除了紫宸殿与茶室内以外,在京都御所里没有挂匾额的建筑物。

紫宸殿的屋顶结构特点是在正房与房檐的接合处有断坡,叫作“葺”。屋面全葺桧树皮。天皇用的或其他高级的建筑只能用桧树皮葺屋顶。木材料都是丝柏,高床式地板。所有的柱子都是圆柱,用二重虹梁。外檐的柱子为暗红色,内檐全用白木,叫作“素木造”。檐下有七彩斗棋,叫作“二手先斗棋”。紫宸殿与主要的大门是唯一用斗栱的建筑,在斗棋的断面涂着白灰泥,起到防腐的作用。

在紫宸殿构件里,只是平面、墙垣、门等准确地再现平安宫,其他的二手先斗栱、二重虹梁、葺是没有在平安时代(794—1192年)用过的。这些部件都是江户时的技术制作的,尤其是二手先斗棋的使用是为了抬高建筑的高度。随着紫宸殿平面的扩大,其高度也需要更高。

从紫宸殿的两侧伸出了朱漆的回廊,连接了与紫宸殿相对的承明门以及与紫宸殿东西对称的日华门与月华门,形成了方形的庭院。铺上白沙,紫宸殿前面的东西两侧植“左近之樱花”与“右近之柑橘”。紫宸殿前面铺白沙,是为了尽量把日光反射到殿里面的办法。承明门、日华门与月华门都是在石造台基上,“切妻造”瓦顶。它们的形式是再现平安宫宫殿最明显的部分,而且朱漆的回廊与门围绕不施彩绘的紫宸殿,如此组合,让其空间显得更加神秘。

2.清凉殿

平安时代中期,天皇开始在清凉殿居住。但天正内里营造时,原来清凉殿的一部分“常之御座所”独立成常御殿后,清凉殿开始加强仪式场所的特性。

宽政时期的平安复兴时,按照平安后期的样式营造的与皇后御所的飞香舍,是京都御所仅有的两所保持平安宫风格的建筑,典型的寝殿造。但这些古典样式也并不完全,如天皇休息的地方夜御殿,以涂灰泥的墙壁围绕,叫作“涂笼”,这种例子不是在平安时期的样式,而是江户时代(1603—1867年)的样式。

↑清凉殿

坐西朝东,面阔9间,进深5间。由于原来是居住场所,平面布局较复杂,是多用途的建筑。有举行仪式时天皇坐的御座,专为天皇祈祷的石灰坛等宗教性空间,平常吃饭的空间,天皇休息的空间,女侍者待命的空间等,虽然有很多用途,但其规模不大,较小的空间被划分成小房子。屋面全葺桧树皮,屋顶采用传统的入母屋造样式。外檐的柱子为暗红色,内檐全用白木。外围的柱子是方柱,内部的是圆柱。不设斗棋,用舟肘木。地板铺得比紫宸殿低一些,上面是天花板的“化妆屋根里”。东侧正面铺较低的地板“箦子缘”与“高栏”。设有两座3级木制台阶。清凉殿的靠北的中心部分有天皇休息的场所夜御殿。此房间在清凉殿比较特殊,不仅用如前所述的“涂笼”,而且地板上还有双层榻榻米,其周围立屏风。夜御殿的后面,从北到南有3个房间:天皇平常吃饭的地方“朝饷之间”,天皇专用的厕所“台盘所”,女侍者的待命房间。而以前画有鬼壁画的“鬼子间”,用“鸟居障子”划分。清凉殿北侧的“殿上之间”是高级官吏待命的地方,相当于事务所或会议室。从“殿上之间”到清凉殿的正房有2级台阶。因为这些台阶不打钉子,所以上台阶会发出声音,就有相当于叫人的铃的作用。“殿上之间”“鬼之间”与清凉殿正房之间有梳子形的窗户,可以互相窥视。清凉殿的东南角有宗教空间,叫“石灰坛”,是天皇每天向伊势神宫与内待所祈祷的地方。因为天皇原来有直接站在地面的习俗,为了方便,所以地板以灰泥凝固,代替地面。

↑小御所

3.小御所

小御所在紫殿的东北,又称为东官御元服,因常举行皇太子册立仪式,故又叫作御元服御殿。有时天皇接受百官朝贺等也在小御所,因而没有固定的使用目的。平安时代还没有小御所,镰仓时代(1185—1333年)闲院内里营造时,第一次建造小御所。其外观有寝殿造的特点,而内部则有书院造的气息,还有镰仓建筑样式的特点。宽政时期平安复兴时,小寓所没有成为复兴工程的对象。小御所的平面可分为上、中、下3段。上段是天皇的御座,铺榻榻米。上段与中段之间有一点高低差异。上、中、下段的部分房间的榻榻米除中轴线部分是深黑色,其他地方是浅白色的,以如此色彩的对比来强调这房子的深度。京都御所建筑中,小御所是第一次在正房铺上榻榻米的房屋。这三段房间天花的形式是上段为“折上小组天井”,中段为“小组格天井”,下段为“格天井板违”。其周围的房檐间铺地板,天花是“化妆屋根里”。为划分房间,用“栏间”“鸟居障子”等书院造的手法。

↑常御殿

屋顶的形式是“入母屋屋根”,屋面全萁桧树皮,外檐的柱子为暗红色,内檐全用白木,又用舟肘木。

4.常御殿

常御殿是原来清凉殿的一部分。天正时期(1573—1592年)内里营造时,与清凉殿分开,作为天皇居住的专门场所独立建设,根据天皇日常居住的功能,按照当时的住宅典型平面而设计的。其外观是寝殿造,而在内部能看出书院造的特点。常御殿在京都御所里是与紫宸殿并列且是规模最大的宫殿。其平面的南部,从东向西有上、中、下3段的3个房间还保持着清凉殿时的形式,特别是正房与房檐的结构形式。因此,3个房间不划分开,各房间用独立的两根柱子划分每个空间。下段的天花板保持清凉殿的形式,采用“化妆屋根里”。上段的天花板为“二重折上小组格天井”,下段为“格天井板违”,其他大部分房间的天花为“猿颊天井”。这上、中、下段的3个房间的地板高低都不同,以上段最高,如此地板的高低从外部也能看出,这表明设计手法里外部与内部的密切关系。

屋顶形式是“入母屋屋根”,屋面全葺桧树皮。外檐的柱子为暗红色,内檐全用白木,又用舟肘木。铺地板用“箫子缘”与“高栏”,在外部用“蔀户”。以“无目敷居”划分各房间,其上部设“一栏间”,在上段房间陈设“帐台构”,这是书院造的手法。“御寝之间”是天皇日常用的卧室,铺18张的榻榻米。数字18是来自中国的“九五之尊”的思想,紫宸殿面宽9间的数字9也受到了这种影响。这房间的天花与地板采用特殊的结构,与皇后御所的“御寝之间”是一样的。

↑御学问所(www.xing528.com)

5.御学问所

御学问所在小御所的北部,在此由亲王传达天皇的命令,并举行开封新茶的仪式、正月二日用毛笔写字的仪式、每月创作和歌的仪式、天皇召见亲王等。

御学问所原来也是清凉殿的一部分,庆长期内里营造时,作为独立的建筑物成为御学问所,保持了室町时期的建筑样式,外观是寝殿造,内部则有宫殿建筑特有的布局。

屋顶形式是与小御所同样的“入母屋屋根”,屋面全葺桧树皮,外檐的柱子为暗红色,内檐全用白木,又用舟肘木。铺地板“箦子缘”与“高栏”。设有“阶隐”的木制台阶,内部有“舞良户”与“一栏间”等。御学问所也有上、中、下的3段房间,以“袄”划分各房间。上段的天井为“二重折上小组格天井”,中、下段为“格天井”,所有的房间都铺榻榻米。这里虽然设有“棚和床”(即装饰性的书架和壁息)等,具有一些书院造的特点,但其布局与武士住宅的书院造不同。武士书院造的“棚和床”设在主人座位的后面,而京都御所的“棚和床”设在天皇的左边或右边。在天皇的后面不陈设任何东西,这种平面布局只在京都御所可以见到,这是宫殿建筑特有的布局。

6.皇后御殿

↑京都御所御帐台

皇后御殿在京都御所的北部,是皇后的居住场所。宝永时期(1704—1711年)内里营造时,原来与常御殿毗连的地方又分开了。皇后御殿与若宫御殿和姬宫御殿毗连,皇后跟其儿子与女儿可住在一起。最北部有飞香舍,它原来是平安后宫五舍之一,宽政平安复兴时再建的。在平安宫,飞香舍原来是高级女侍者、皇后、皇太后与太皇太后的居住场所,但在江户时期再建后,成为举行公共仪式的场所。

屋顶形式是“入母屋屋根”,屋面全葺桧树皮。外檐的柱子为暗红色,内檐全用白木,又用舟肘木。外面铺较窄的地板,但没有高栏。窗户的形式是杉户。内部都铺榻榻米,栅和床的布局形式还是宫殿建筑式样。皇后御殿也有皇后休息的房间,与常御殿一样,其天花与地板有特殊的结构,但其规模比天皇的小一张,即17张。若宫御殿和姬宫御殿也是铺榻榻米,各房间的天井为“格天井”与“猿颊天井”。

飞香舍的南侧敞开,外部的门有较多的形式,用“蔀户”“遣户”“唐户”“舞良户”“鸟居障子”等铺地板,没有天花的“化妆屋根里”,陈设仪式时天皇坐的御座“御帐台”,这是完全再现平安时期的建筑手法,在别的建筑物里看不到如此手法。

7.京都御所的门

京都御所的门设在外墙的有6座,地基内的主要的门有4座,其他有小门。主要的门如下。

(1)建礼门。建礼门是御所的正门,又叫南御门,为天皇专用,是等级最高的门。用桧树皮葺顶,“切妻造”形式。认为素木造,用方柱,“四脚门”结构。

↑京都御所东侧的建春门

(2)建春门。建春门在御所的东部。限举行大典时皇后专用门。葺桧树皮,“素木造”,“向唐破风”形式。在江户时期又叫“日御门”。

(3)宜秋门。宜秋门又叫“公家门”。皇家贵族专用门,但穿礼装的武士也能用。其结构与建礼门一样。宽政期内里营造时,其建设结构与宜秋门相似。

(4)清所门。清所门是通向厨房的入门,又叫“御台所门”。武士也从此处进来。葺青瓦,表示等级低,“切妻造”形式。门为“素木造”,“药医门”形式。

(5)皇后御门。皇后御门又叫“表御门”,“寻常门”。葺青瓦,“切妻造”形式。

(6)承明门。该门为宽政时期(1789—1801年)内里营造时,按照平安复兴的计划建造的。

(7)日华门与月华门。二门在紫宸殿前,东西对称,朱漆的门。“切妻造”形式,圆柱,有舟肘木。八脚门形式。承明门、日华门与月华门都立在石制台基上,并且天花板的形式是“化妆屋根里”。

(8)玄辉门。在北部靠朔平门,与朔平门同样,宽政期营造时建立。朱漆,“入母屋屋根”,葺瓦,圆柱,用舟肘木。“八脚门”形式。

在长期改造的历史上,门的布局与存在有很多变化,但是从结构的角度来看,京都御所的门最能保持改造以前的结构形式。

↑京都御所房间纸门装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