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草芒圩: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草芒圩: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草芒圩遗址 叶建生摄影1948年4月18日清晨,天下着蒙蒙细雨,从13日起连续激战数天的丁、汤部60余人,人困马乏,准备取道泖河、拦路港至太湖。最后,勇士们粮尽弹绝,饮恨捐躯;司令员丁锡山留下最后一颗子弹给了自己,英勇就义在草芒圩;政委汤景延带领部分战士武装泅渡,也没有逃过魔掌。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草芒圩的每一寸土地。解放后,人民政府在草芒圩辟地440平方米,设立纪念碑以纪念这位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土。

草芒圩: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草芒圩位于金泽镇拦路港西,是尤浜村和唐家浜村之间的一块面积五六十亩、三面环水长满茫茫芦苇和蒲草的独脚圩。这里本和江南无数圩田一样默默无闻,却因中国人民解放军苏浙边区游击司令员丁锡山、副司令政委汤景延,率部在此抗击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反动地方反动武装,血染沃土慷慨捐躯而闻名遐迩。

据史料载,丁锡山为奉贤人。20岁到上海开车谋生,八一三事变后,组织游击队伍奋起抗日,活动在淀山湖太湖一带。当时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丁锡山被编入国民党地方武装,历任少校、少将、中将等职。曾被日伪逮捕,经新四军营救出狱后,至苏中抗日根据地参观学习,深受触动。但在1946年七八月间,丁锡山却随第一绥靖区司令长官李默庵,纠集12万兵力进犯苏中。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粟裕率3万子弟兵给予有力回击,七战七捷,消灭李部5.3万人。丁锡山在这次战役中率部起义,成为粟裕部下。后经中共华中工委批准,丁锡山成为中共党员。1948年2月,丁接受华中工委“敌后游击,壮大队伍,迎接大军过江”的密令,与副司令员、政委汤景延率部从奉贤钱家桥海岸石桥头登陆,由于叛徒出卖,行踪被敌方掌控。丁、汤无奈,连战带撤,强越松江铁路桥,准备到太湖一带联合旧部继续战斗。

草芒圩遗址 叶建生摄影

1948年4月18日清晨,天下着蒙蒙细雨,从13日起连续激战数天的丁、汤部60余人,人困马乏,准备取道泖河、拦路港至太湖。得悉安庄关卡处结集大批“青年军”地方反动武装,只得从北庄拦路港上岸,到唐家浜“草芒圩”,被闻讯而来的“青年军”“青浦驻军”等地方反动武装五六千人团团围住,战斗从上午一直进行到下午四时,子弹如飞蝗,十分惨烈。最后,勇士们粮尽弹绝,饮恨捐躯;司令员丁锡山留下最后一颗子弹给了自己,英勇就义在草芒圩;政委汤景延带领部分战士武装泅渡,也没有逃过魔掌。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草芒圩的每一寸土地。敌人十分残忍,为宣扬所谓战绩,弹压百姓,将丁锡山头颅巡悬于青浦城门口及闵行、奉贤等处。后经丁锡山的故旧想方设法才将头颅取下,身首缝合后秘密安葬在闵行地区。(www.xing528.com)

解放后,人民政府在草芒圩辟地440平方米,设立纪念碑以纪念这位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土。90年代后期,纪念碑迁并入青浦西乡烈士陵园。

(张清)

民居 叶建生摄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