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蛾:艺术家的独特打扮

石蛾:艺术家的独特打扮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着装打扮的巧妙和古怪方面,几乎没有一种昆虫能够胜得过石蛾。在制作这个篓子时,石蛾充分表现出了它们狂乱多变的艺术气质。不过,在对装饰品的选择上,石蛾再次表现出了不拘一格的艺术家气质。对此,石蛾有自己的考虑。另外,有一点需要澄清,我对石蛾的艺术感加以夸赞,并不是因为它的建筑所具有的无序之美,而是石蛾有着完美的技艺和美学原则。我曾经做过一系列实验,来验证石蛾的艺术才能。

石蛾:艺术家的独特打扮

在着装打扮的巧妙和古怪方面,几乎没有一种昆虫能够胜得过石蛾。以水塘为居处的石蛾生活在一个自制的篓子中,这个篓子既是它们的衣服,又是它们流动的家。在制作这个篓子时,石蛾充分表现出了它们狂乱多变的艺术气质。这位艺术家不加挑选地从水底收集材料,使得整座建筑物变得像一个杂物堆。而且,在它们的一生中,篓子的建筑风格也会不断转变。

幼年时期的石蛾,喜欢用粗糙的藤柳编制篓子。幼虫在水底发现了由于长期浸渍而无法弯曲的无皮侧根,于是便用大颚将侧根锯成细小的直棍,然后将这些棍子水平固定在篓子边缘,使之与中心线垂直。很显然,这时的石蛾着装还相当粗糙,这个凌乱的、到处露出藤柳的篓子,并不适合水底的旅行。因为在穿越杂乱的水草时,石蛾很可能被露出来的藤柳绊住。

等到石蛾长大一些,这个柳条篓就显得过分狭窄了,这时,幼虫就会截去一段篓子,确切地说是拆开并抛弃篓子的后部。紧接着,它们开始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建造房屋。小梁、木质圆材、茎秆、灯芯草管、枝杈碎屑、小块树皮、大粒种子等,都能够作为材料得到运用。石蛾将这些东西胡乱地叠放起来,或横或直,或凹或凸,粗的与细的混在一起,好看的与难看的相接,使这件衣服充满了无序的美感和艺术的气息。

在石蛾的作品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美得令人难以置信的镶嵌工艺品,它们通常由各式各样的细小贝壳组成。这一类工艺品的模子是用扁卷螺做成的,石蛾在螺壳优美的螺旋圈中添加装饰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一个接一个地镶贴,形成了一个很好看的整体。不过,在对装饰品的选择上,石蛾再次表现出了不拘一格的艺术家气质。它们往往找到什么就往螺旋圈上添加什么,不论种类,也不计大小。至今为止,我见过的装饰品就包括瓶螺、田螺、椎实螺、黄葵、灯管螺、牛头螺等。

总而言之,石蛾在制作篓子时,会就地运用各式各样的材料,不过,水底的石头和卵石不在它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因为石头的密度和重量实在太大,会对篓子的灵活性造成不好的影响。这座活动房屋是在水底建造出来的,再加上材料的多样性,所以它的密度大于水,根本不能漂浮在水面上。既然如此,为什么石蛾不肯在篓子的材料中加入小石子,索性让自己停留在水底呢?

名师导读

石蛾在德语中被称为“住在管巢里的蝇”,但实际上它并不是蝇类,反而与蝴蝶更相近,外观看起来与蛾相似。

石蛾幼虫生活在湖泊和溪流中,偏爱较冷而无污染的水域,其生态适应性相对较弱,是显示水流污染程度的较好的指示昆虫。

石蛾幼虫常隐蔽在水底和植物丛中,而且整个身体被网筒式巢穴包围起来,要想发现它们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石蛾的幼虫要经过多次蜕皮才能发育为成虫,每次蜕皮后它都会再筑造一个更大的、箭筒式的新巢穴。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捡到幼虫蜕皮后留下的空巢。

对此,石蛾有自己的考虑。要知道,水塘中的生活并不总是风平浪静的,它们常常会遇到天敌和一些难以预知的危险,为此,它们的房屋必须是活动的,能够随时前进后退、上浮下沉。那么,石蛾怎么操纵这个无法漂浮于水面、也无法稳定停在水底的篓子呢?

答案就藏在篓子的结构当中。仔细观察篓子后部就会发现,这个被截去一段的地方有一张隔膜,是石蛾用丝织成的,中心处有一个圆形的洞口,这就是篓子浮沉的动力来源。篓子的外部虽然看起来杂乱无章,内部却柔软光滑。石蛾用足钩住篓子后部的丝质衬里,使自己能够自由地在管状篓子的内部前进或后退,同时也可以借此控制篓子。

完全缩进篓子中时,石蛾能够占据篓子的所有空间,但是,只要它们的身体的一部分离开篓子内部,篓子中就会形成一个空隙,由于后部隔膜的存在,这个空隙会立刻注满水。(www.xing528.com)

当石蛾想要浮上水面做一个日光浴或玩耍嬉戏时,它们就会努力地向上游动,它们越过草丛,从一个支撑物抵达另一个支撑物,就这样到达水面。它们先将篓子后端露出水面,然后身体的一部分从篓子里移出来,使后部的空隙中充满空气,这样一来,石蛾就可以浮在水面上玩耍了。当它们想潜下水去时,只需让身体完全缩回篓子里就可以了。空气被排出之后,篓子的密度就恢复了正常,石蛾就这样缩在篓子里慢慢地沉下去。

石蛾

水面上通常是险象环生的,石蛾的天敌龙虱在这里虎视眈眈。有时候,石蛾遇到的危险太大,无法摆脱,它们就会抛弃自己这件艳丽的衣服,慌慌张张地裸着身子逃生。在逃生之后,它们会再次利用各式各样的材料为自己打造另一件衣服。这一习性在昆虫界显得十分特别,因为大多数昆虫都不会回过头去做已经做过的事情,石蛾却能够在失去房屋之后重新建造一栋。显然,对石蛾来说,裸着身子在水中躲避危险的过程中,与其冒险去寻找一件不知道能不能找到的旧衣服,还不如重新做一件新的,这样更有效率,对自身的生存也更有益处。

另外,有一点需要澄清,我对石蛾的艺术感加以夸赞,并不是因为它的建筑所具有的无序之美,而是石蛾有着完美的技艺和美学原则。我在水塘中所见到的篓子之所以看起来杂乱无章,是因为材料参差不齐。石蛾在制造自己的外衣时,对材料不加选择,在自然的环境下,它没有太大的选择空间,只能就地取材,周围有什么,便用什么。

我曾经做过一系列实验,来验证石蛾的艺术才能。我把石蛾放在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水杯里,在杯中我为它准备了各式各样的材料。事实证明,当材料参差不齐时,它做出来的篓子便是粗糙的;当材料优质、规整时,它做出来的外衣便宛如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我提供给它的材料里有眼子菜的叶片和水田芹的侧根,石蛾能够将这些叶片或侧根进行精确的裁剪,然后用自己吐出来的丝线进行黏合,最后做成一件光洁柔软的丝质或呢绒内衣。做好这件内衣后,它才会考虑给自己做一个更加牢固的屋子。

有一次,我为石蛾准备了一捆整齐、干燥的细枝,它很快便用这捆细枝建造了一栋漂亮的小木屋,木屋的外观接近五角形,每一根细枝都排列得十分整齐。在建造过程中,石蛾每次都按照同样的角度来吐丝固定材料,因此,材料规整时,建造出来的房屋便美观,材料五花八门时,有可能就会造出来一栋丑陋的建筑。

另一次,我看到石蛾很喜欢在建筑上使用被水浸渍的种子,于是想到了为它提供稻米。稻米既坚硬,又美丽,很适合石蛾用来修筑它的屋子。结果,石蛾为我呈现出一座十分优美的屋子,每一粒稻米都排列得很匀称,如象牙一般洁白雅致。

看来,先前是我误解石蛾了。这位严谨的建筑家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狂乱的艺术工作者,它谨守着古典的美学原则,追求着整齐划一的艺术风格,从而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可惜,由于环境的限制,它的才华被埋没了。当人们看到那凌乱的、毫无章法的建筑物时,很难意识到石蛾天赋的才能。大自然赋予了石蛾工整的艺术才华,却不提供给它工整的艺术材料,这样的悖论也算是大自然独具的魅力吧。

思考·感悟

1.石蛾在制作篓子时不会用什么材料?为什么?

2.石蛾的天敌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