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虫记:锯角叶甲的自制衣服

昆虫记:锯角叶甲的自制衣服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锯角叶甲名师导读叶甲科昆虫种类丰富,广布于各种自然环境中。锯角叶甲的前段身体细小,这样一来,它们行走时坛子才能够抬高,从而支撑在幼虫的背上。锯角叶甲的本事很高超,它们可以把衣服内里的那一层移动到外部。塔克西锯角叶甲的卵成组地聚集在一起,不过每组的卵数并不相同,最少的一组也有一打,多的那组可能有两三打。大约两周过后,长脚锯角叶甲就会在自己坛子周边添上一圈新的绲边。

昆虫记:锯角叶甲的自制衣服

衣服无论对人来说还是对于其他动物来说都必不可少,然而绝大多数动物都无须为自己的穿衣而费心,它们的皮毛与生俱来。如果想要找到一些例外的话,那就得去昆虫界寻找了。在昆虫领域,发明衣服的首先要属叶甲,它们的服装是用粪便做成的。

叶甲属于鞘翅目昆虫,它们的体型非常优美,色泽也很光亮。幼虫刚出生时全身裸露,没有一处被包裹的地方,不过很快它们就会为自己编织住所了。这种住所类似于蜗牛的壳,是一种长坛子,既是衣服也是房子。幼虫在坛子造好之后会让自己躲进去,不会轻易出来。假如遇到让它们惶恐的事情,它们就会把身子突然向后缩,整个身体都缩进坛子,然后再把自己平扁的头部当作坛子的封口。等到它们认为危险过去了,才会让自己的头部还有长着爪子的三个体节伸到坛子外面。幼虫身体的主干部分比较脆弱,所以它们绝不会让这部分外露。

锯角叶甲

名师导读

叶甲科昆虫种类丰富,广布于各种自然环境中。中国科学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队曾在西藏日土县海拔5300米的荒漠草原采集到超高萤叶甲和条翅萤叶甲日土亚种,在普兰朗玛拉巴海拔5400米处采到普兰蚤跳甲,这是叶甲科昆虫分布最高的海拔记录。

这个坛子采用双耳尖底瓮的形式,看起来非常漂亮。当然,除了光鲜的外表,坛子本身的质量也经得起考验,用手指去按压也没问题。坛子制作得细致精美,外表层为土灰色,有着对称的脉络,内里的光滑程度可与皮毛相媲美。坛子的底部有点圆,这是因为幼虫身子后面的部位稍微有些膨胀。此外,底部还有着装饰性的小花纹,呈双重凸状。锯角叶甲的前段身体细小,这样一来,它们行走时坛子才能够抬高,从而支撑在幼虫的背上。

幼虫在行走的时候非常缓慢,小步前行,这也是由于长坛子负重造成的。而且坛子的重心很高,幼虫在行走时很容易翻倒。不过幼虫这种摇摇晃晃的前行方式看上去还比较优雅,就像斜戴着一顶帽子似的。

坛子很结实,在遭受雨水侵蚀的时候不会变得柔软,更加不会四分五裂。它在受烈火炙烤的时候也不容易变形,只是会褪去褐色,转而呈现出含铁的泥土焙烧后的色彩。显然,坛子的材料是矿物性的,但是究竟是什么样的黏合剂使土质成分变成褐色,使它黏合呢?

为了解除这些疑惑,我们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幼虫,因为幼虫胆子很小,外界有什么动静它都会把自己缩到坛子里面,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动静,所以这项工作极需要耐心。有一次我在等待幼虫从坛子中露出来的时候,突然看见它在干活。幼虫从坛子里出来时,载着一个褐色的线球。它将这个线球与一些泥土混合,并且揉捏线球,直至均匀。之后它会非常娴熟地把揉匀的泥土和线球混合物铺在坛子的边缘上磨平,使之呈薄薄的片状。

幼虫只用自己的触须和大颚进行劳动,它的劳动工具几乎融合了泥刀、揉合器、碾压机及小桶等器具的作用。等到完成了第一回合的工作后,幼虫会再一次地后退,然后开始第二个回合的劳作。这样的重复工作会进行差不多五六次,整个坛子的口径旁边就会出现一个卷边。

这个卷边是由两种物质揉捏而成的,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泥土和线球。泥土的来源很清楚,是在坛子的周边找来的,具有偶然性,是黏土的可能性很大。但是,那个线球又是什么东西呢?我看到幼虫是从坛子的底部将线球抬出来的,因为它每次由退缩而再次露面时,它的大颚上面都有着这样的褐色线球。

可以确定的是坛子的后方非常严实,没有一丝漏风的地方。这样一来,幼虫排泄出的粪便就没有流到外界的可能性,排泄物都留在了坛子的底部,而幼虫每次所抬着的线球正是它自己的粪便。

幼虫将粪便涂在坛子的内部,这样既可以加固坛子,也可以为内壁增添一层光滑的表皮。等到幼虫的身体慢慢地变大时,它就会根据自己身体的尺寸来将外衣扩大。如何做呢?这就要用到黏合剂了。幼虫会把坛子内部清扫干净,然后掉转身体,用大颚尖的末端逐个儿地收集线球,再掺和上一些泥土,这样,优良的陶瓷黏土就做成了。(www.xing528.com)

锯角叶甲的本事很高超,它们可以把衣服内里的那一层移动到外部。在幼虫的身体长大了之后,它们就将内里刮下来,然后用黏合剂把这些刮下来的材料重新在外部黏合起来,这样就在外层形成了新的表壁。如此一来,里面的空间就变大了,而且锯角叶甲幼虫的背部十分柔软,它们很轻易地就可以将身体伸向外壳的尾部。这种扩大房屋的过程是逐步进行的,步调周密而且协调,所有材料都得以回收利用,没有任何浪费的行为。旧材料会作为拱顶石一般的部分修入新房子的顶部,而且锯角叶甲还为那一卷装饰性的绲边事先留好了空间。

锯角叶甲的坛子制作的精致程度已经毫无疑问,但我仍旧存有疑惑:在最初坛子没有任何雏形的时候,幼虫是怎样将模型打造出来的呢?难道一只小小的锯甲幼虫可以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就能够自己将模型做成吗?也许幼虫的母亲会遗传特殊的技艺给它们,所以我觉得观察刚出生幼虫的行为是很有必要的。

现在我想来观察一下这些锯角叶甲的卵。刚开始看到这些卵时,我真怀疑它们只是一束隐花植物的胚芽,后来我才相信这确实是塔克西锯角叶甲的卵,因为我亲眼看到叶甲妈妈用后爪从输卵管中把这些奇形怪状的卵拿了出来。

每只卵都由一根细丝来固定,这根细丝的长度要比卵的长度稍微多出一点,缠好之后会形成一个翻转的伞形花序。这个伞形的花儿有时候在长有树叶的枝杈上面晃荡,有时候又会在金属的钟形网罩上摇摆。塔克西锯角叶甲的卵成组地聚集在一起,不过每组的卵数并不相同,最少的一组也有一打,多的那组可能有两三打。

7月是虫卵孵化的季节,我所拥有的卵也都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了孵化。我为它们每只虫子都准备了一个大杯子,把它们放置在里面,然后用玻璃片盖在杯口,为的是让蒸发适度地进行。这些小虫子拖着自己倾斜着的、略微抬起的外壳,迈着细小的步伐行走。它们将自己身体的一半从外壳中伸出来,又会在瞬间缩回去。

大约两周过后,长脚锯角叶甲就会在自己坛子周边添上一圈新的绲边。这使得它们的住所又增大了,也适应了身体的成长变化。这圈新增的住所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原有的外壳,另一部分则是由幼虫自己织造的。这层添补出来的补丁与之前的卵壳有着很大的区别,前者圆润光滑,而后者上面布满了小孔,小孔呈螺旋形状分布着。

由于幼虫身体的不断成长,壳子的空间也显得越来越小,以至于内壁上的一层都被刮了下来。不过这层东西很快就会在黏合剂的帮助下披在外壳的表层,这就是粗涂的灰泥层。原本雅致的作品历经时间的磨砺后变得平淡无奇,这个布满小孔的优秀作品被石灰浆所遮盖了。我们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到锯角叶甲的卵壳在这件外套上所留下的印记,包括小洞的数目形式以及螺旋状脊的布置等。

之前我对锯角叶甲幼虫如何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制作出外壳的模型感到困惑,后来才知道这个雏形是幼虫的妈妈留给它们的礼物。等到幼虫渐渐长大以后,它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劳作来将外壳扩大,以适合自己身体的大小。而妈妈之前留给幼虫的那层花边则在岁月的洗礼中被抛弃了。

思考·感悟

1.叶甲的服装是用什么做成的?

2.锯角叶甲幼虫是怎样将“坛子”的模型打造出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