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广播走宽不走细,不适应细分市场

传统广播走宽不走细,不适应细分市场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传统经济广播电台一直没有明晰的一件事情,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股市节目成为当时所有经济台最核心的节目。世界其他国家并没有“经济广播”一说,只有经过细分的金融、财经或证券等广播频率。

传统广播走宽不走细,不适应细分市场

20世纪80年代经济广播之所以风靡一时,其颠覆性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节目形式上,大板块节目与热线电话顺应了改革开放以后广播听众对海量资讯的渴求和参与表达的愿望。当时珠江经济广播的节目单上与经济相关的节目并不多,从节目内容布局来看仍是一个综合性的广播频率。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广播在全国遍地开花,几乎所有的省台和一些市级台都开办了经济广播,对何谓经济广播,经济广播的节目定位仍是十分模糊。

“经济”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流通环节来看,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从对象上来说,包括生产者、投资者、消费者、经营者;从经济的本质上来看,包括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那么,经济广播的角色定位在哪里,应该做什么?这是传统经济广播电台一直没有明晰的一件事情,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股市节目成为当时所有经济台最核心的节目。(www.xing528.com)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节目形式特色已经消失,节目内容宽泛没有针对性的经济广播开始在其他专业频率的冲击下走下坡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信息的要求从海量变为精确,越是有针对性的信息越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实体经济的从业者并不想从广播中听到过多虚拟经济的内容,经济领域中的生产者可能更想获得与生产有关的信息,细分化、定制化成为受众新的需求。世界其他国家并没有“经济广播”一说,只有经过细分的金融财经证券等广播频率。在中国,一些经济广播敏锐地意识到社会与受众市场的变化,将经济广播改为金融频率或财经频率,或者干脆叫证券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而继续固执地以创办者的主观愿望出发定位频率、设置节目的经济广播,成为仅仅贴个经济标签的“专业广播”,因为没有抓住细分市场,没有抓住听众的真正需求而无法吸引听众,陷入更深的发展困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