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众市场变迁与广播理性诉求回归的成果

分众市场变迁与广播理性诉求回归的成果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传媒市场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从缺量市场走向过剩供给的市场。在分众市场到来的过程中,传受关系出现了变化,传者不得不以受者的多元化需求为中心,抓住听众,占有市场。传者会出现无底线的迎合,对题材选择和信息判断评述失去应有的判断力;而对受者来说,使他们盲从的或非理性的需求得以满足。从无底线满足受众需求,到广播媒体理性回归,是在分众化竞争市场下,媒体和受众互动的一个可喜变化。

分众市场变迁与广播理性诉求回归的成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传媒市场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从缺量市场走向过剩供给的市场。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和传播媒体传播能力有限,广播电台数量少,节目不多,整个媒体的供给处于稀缺状态。在20世纪70年代收音机是国家的重点产品,一般老百姓买不起,到了20世纪80年代早期收音机也是一个家庭的稀罕物,全家人围着一台收音机收听节目在当时是最常见的情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家实力得到极大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广播媒体也出现了迅速的发展,广播电台数量从1985年的213家以每年100家的速度增加,发展到1997年的1363家。在媒体市场化的过程中,电台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快就出现了过剩供给,同质化节目比比皆是,为了迎合听众而失去底线,频率和节目在不断变脸中失去了稳定的频率和栏目形象。

在分众市场到来的过程中,传受关系出现了变化,传者不得不以受者的多元化需求为中心,抓住听众,占有市场。当传者完全被动地以受者为中心,为追求收听率,出现过剩供给时,就会出现传受距离和空间错位与失当。传者会出现无底线的迎合,对题材选择和信息判断评述失去应有的判断力;而对受者来说,使他们盲从的或非理性的需求得以满足。这种传受关系带来的媒体与受众间互动的变化,表面上看是传受距离拉近,短期内收听率上升,但从长期来看,可能带来的最大后果是双方的抛离。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如果没有传者需要(need)给予的信息和受者想要(want)得到的信息相互对称的平衡式,其结果只能是受者在过剩满足中厌食,另寻新欢,传者在过剩供给中自焚。[16]

民生新闻在广播媒体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可以说明这一问题,民生新闻自诞生时起就受到了媒体的追捧和受众的认可,一时间各级地方电台都办起了民生新闻、民生节目。民生新闻以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本土新闻为主打,凭借轻松的表达、多样的形式和有个性的包装受到了听众的喜爱。但是,多年过去了,部分电台的民生新闻在迎合受众需求,抢占收听市场上挑战底线,屡出奇招,或者追求猎奇的内容,或者追求夸张的表达,渐渐偏离了广播媒体的职业准则,从而也就失去了市场,民生新闻节目一度走向了下坡路。(www.xing528.com)

这时候,一些民生新闻节目开始反思,回归到媒体的理性诉求和选择,什么是民生新闻节目的分寸和尺度,什么是节目的边缘和底线,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正确的舆论导向、媒体的社会责任,方言在特定范围中的使用等,在厘清这些问题后,再去满足受众需求成为更多媒体的理性选择。从无底线满足受众需求,到广播媒体理性回归,是在分众化竞争市场下,媒体和受众互动的一个可喜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