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地理·湖南、湖北:洞庭水天下,岳阳楼天下

中国地理·湖南、湖北:洞庭水天下,岳阳楼天下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代诗人孟浩然在赞美洞庭湖时,作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诗句。观看洞庭湖的最佳位置是岳阳楼。这座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的江南名楼,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自古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宋仁宗庆历四年,滕子京因受诬告被贬到岳州任知州,于一年后重修岳阳楼。楼修成后,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于是就有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中国地理·湖南、湖北:洞庭水天下,岳阳楼天下

扫码体验AI导游

洞庭湖曾经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

它是一个蓄水湖,也是一个调节湖。

历史上,它由小变大,又由大变小。那么,洞庭湖到底有多大呢?

其实,每个历史时期的洞庭湖,其大小都是不一样的。即使在一年之中,它的大小也会随湘、资、沅、澧“四水”,以及湖北的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的变化而变化。

作为一个巨大的调节湖,它南汇湘、资、沅、澧“四水”,北纳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三口分泄的长江水,东接汨(mì)罗江与新墙河,最后从城陵矶注入长江。

古时候,洞庭湖被称作“云梦泽”。唐代诗人孟浩然在赞美洞庭湖时,作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诗句。《汉阳志》上也说:“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统称云梦。按照史书上的说法,洞庭湖横跨了长江南北。

▲在洞庭湖边有个巨大的“后羿(yì)射巴蛇”雕塑。相传巴蛇是洞庭湖地区的“捣蛋鬼”,好吃动物,袭击百姓,天帝知道后,派后羿将其射杀了

到了战国后期,由于泥沙的沉积,云梦泽分为南北两部,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带,长江以南还保持着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它不再叫云梦,而是被称为洞庭湖。

洞庭湖就像一个神奇的口袋,吸纳着湘、资、沅、澧“四水”以及“长江三口”的洪流,时大时小,千变万化,形成了富饶广阔的洞庭湖平原,造就了瑰丽壮美的洞庭湖风光。

它与长江唇齿相依,当汛期来临的时候,长江的洪峰可通过松滋口、太平口(原虎渡口)、藕池口等注入洞庭湖,削减了长江干流洪峰的流量,减轻了长江防汛的压力,起到了蓄洪、削峰和滞洪的作用。

▲洞庭湖飞鸟

地理链接

君山岛(www.xing528.com)

君山岛,古称洞庭山、湘山、有缘山。它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隔湖相望。

岛上建有二妃墓,神奇而多情的斑竹就生长在二妃墓的周围。这里留下了“柳毅传书”“湘妃哭竹”的美丽传说。

什么是江湖?什么是江湖的内涵?

也许是从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中演变而来的吧!

观看洞庭湖的最佳位置是岳阳楼。这座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的江南名楼,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自古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北宋文学家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闻名于世。

岳阳楼为纯木结构,整座建筑没用一钉一铆,仅靠木制构件彼此联结。它有三层、四柱、飞檐、斗拱,楼顶为层叠相衬的盔顶式结构。这种拱而复翘的头盔式结构,在古代汉族建筑史上是非常独特的。现有三醉亭、怀甫亭、仙梅亭等附属建筑。

▼远眺洞庭湖(黄昏日落)

▲岳阳楼

站在岳阳楼上,俯瞰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远眺“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君山岛,重温《岳阳楼记》里的名句,忧乐情怀跃然心底。

地理典故

范仲淹与岳阳楼

《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滕子京因受诬告被贬到岳州任知州,于一年后重修岳阳楼。楼修成后,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于是就有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