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333教育综合应试解析:外国教育史-考点5教学理论

333教育综合应试解析:外国教育史-考点5教学理论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时,学生的心理处于静止状态,学生的思维处于专心状态。其兴趣点在于进行学习行动,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写文章与修改等,对知识进行运用。

333教育综合应试解析:外国教育史-考点5教学理论

1.教学进程理论★ 5min搞定

赫尔巴特的教学进程理论是以统觉理论为基础的。他认为统觉过程的完成大体上具有三个环节:感官的刺激、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统觉团的形成。与此相应,他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单纯的提示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就产生了他所谓的“教学进程”。

(1)单纯的提示教学。单纯的提示教学实际上就是直观教学,其目的在于通过感官,得到与儿童经验有关联的感觉表象,为已有经验和新观念的联合做准备。

(2)分析教学。分析教学是在单纯提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作用是对感知到的事物加以分析,通过分析使儿童对当前刺激的反应更为清晰,从而为观念的联合做好准备。

(3)综合教学。通过综合教学,由单纯提示所提供的清晰表象和由分析教学所产生的对表象的区分形成了观念的联合,即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概念。

2.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25min搞定(名:10南京师大,13湖南,20河南师大;简:15+学校;论:10+学校)

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各个部分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教学形式阶段论。这一理论实际上勾勒了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模式。

赫尔巴特认为兴趣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要求、行动。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他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连续的阶段。

(1)明了:指教师讲解新教材,把教材分解为许多部分,提示给学生,方便学生领悟和掌握。这时,学生的心理处于静止状态,学生的思维处于专心状态。其兴趣阶段是注意,教师适合用叙述的方法传授知识。

(2)联想:指通过师生谈话把新旧观念结合起来,但又没出现最后的结果。这时,学生的心理是动态状态,学生的思维还是处于专心状态。其兴趣阶段发展到期待新的知识,教师的任务是与学生交流,自由交谈是联想的最好方法。

(3)系统: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结论和规则,使观念系统化,形成概念。这时,学生的心理处于静止状态,学生的思维处于审思状态,其兴趣活动处于要求阶段,教师要运用综合的方法,使知识系统化,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

(4)方法:指通过练习把所学的新知识应用于实际,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这时学生的心理是动态状态,学生的思维处于审思状态。其兴趣点在于进行学习行动,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写文章与修改等,对知识进行运用。

教学形式阶段理论(www.xing528.com)

评价: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在严格按照心理过程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抽象,建立了一种明确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教学形式阶段论对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期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师范教育和实际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教学形式阶段论的机械论倾向,也使它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

凯程提示:

(1)如何理解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论中的“专心”和“审思”这两个概念。

所谓“专心”,指在某一时间内只专心研究某一个东西而不考虑其他东西。

所谓“审思”,指把一个又一个“专心”活动统一起来。

(2)如何理解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论中“兴趣”的四个阶段。

所谓“注意”,指个体对外界的新刺激(新事物)产生了一种想要了解的心理倾向。

所谓“期待”,指个体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在意识域之中找到与新刺激相关的旧经验。

所谓“要求”,指个体要求形成统觉团,理解新知识。

所谓“行动”,指个体希望把学到的新知识,尽快运用在具体生活中。

(3)后来,赫尔巴特思想的传人将他的教学形式阶段论进行改造,建立了预备、提示、联想、系统和方法的五段式教学模式,并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