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国教育史,《考点6:论道德教育》15分钟搞定

外国教育史,《考点6:论道德教育》15分钟搞定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人主义是极力强调个人的绝对自由,这种自由是一种放任的自由,这样的德育会导致国家社会规范失控。可见,新个人主义重视理智的作用。

外国教育史,《考点6:论道德教育》15分钟搞定

1.杜威批判传统教育中的德育方式

(1)杜威反对传统德育就是灌输外界道德。德育原本是最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充满陶冶性和话题感,但如果道德教育完全采用教师讲授,且要求学生被动地做到成人的道德要求,就会把德育变得枯燥无味。

(2)杜威也反对毫无约束的个人主义道德观。个人主义是极力强调个人的绝对自由,这种自由是一种放任的自由,这样的德育会导致国家社会规范失控。

2.杜威的道德教育的观点

(1)德育基础:新个人主义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提出了新个人主义。新个人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而不是无情的竞争。落实到教育上,杜威则特别强调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要求学校要为一个真正的合作社会造就公民。可见,新个人主义重视理智的作用。

(2)德育目的:培养民主社会所需要的公民。这种人不会因追逐个人私利而不顾公利,也不会头脑僵化、墨守成规而对变动不居的社会熟视无睹。(www.xing528.com)

(3)德育途径:杜威认为道德教育应在社会中进行,要求学校、教材、教法皆渗透社会精神,将学校的现实生活、教材和教法称为“学校德育之三位一体”。

(4)德育方法:杜威将道德教育的原理分为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社会方面指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心理方面是指道德教育必须建立在学生本能冲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基础上。社会方面主要是关于道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心理方面主要是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精神。前者决定做什么,后者决定怎么做。在方法方面,他主要抓德育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学生的感情反应。所有这些思想,对改进当今的德育工作,十分有借鉴意义。

3.评价

杜威的德育观令人耳目一新,他寻求了更体现社会责任的新个人主义作为理论依据,把道德和社会联系起来,把道德和儿童生活联系起来,还突出强调了儿童在道德吸收过程中的主动性,这对当下我国的德育观都很有启发意义。

经典真题

▲简答题简述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11苏州,17湖南农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