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食品加工技术:米粉丝关键技术

食品加工技术:米粉丝关键技术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米粉丝生产的原理就是利用米淀粉糊化后,通过时效处理使糊化淀粉老化而得的制品。水分偏低,不能满足榨粉机的生产要求,需要补充适量水分。将大米粉料倒入拌粉机中,加料量约占拌粉机机筒容积的60%。扩散和对流是拌粉机的拌粉机理。高档直条米粉生产中有两次时效处理。熟化后的大米淀粉易粘连并条,不利于后续处理。经时效处理后,米粉条才适合后续工序的工艺要求。

食品加工技术:米粉丝关键技术

粉丝生产的原理就是利用米淀粉糊化后,通过时效处理使糊化淀粉老化而得的制品。工艺流程如下:

大米→洗米→浸泡→磨浆→筛滤→拌粉→榨粉→一次时效处理→复蒸→二次时效处理→梳条整理→干燥→切条→计量与包装

1.大米预处理

大米预处理工序主要包括去石、精碾、清洗、浸泡、脱水和粉碎等工序,但工艺参数有所不同。碾米时,调整喷风机流量调节器和阻力调节板,根据原料大米的精度,使碾白出糠量控制在投料量的2%~5%,并考虑大米的黏度、直链淀粉含量等参数,对大米进行搭配,通常早、晚稻米配比为早稻米60%~80%,晚稻米20%~40%。

由于生产精制高档直条米粉的大米浸泡时间较长,大米含水量高,如不充分沥干水分,粉碎时很容易堵塞粉碎机筛孔,因此必须先对湿大米进行脱水,以米粒表面没有明显的游离水、粉碎时不堵塞筛片为准。粉碎后的大米粉料中往往粗细不匀,还夹带有糠皮等杂质。粗细不匀的粉料会影响糊化效果,使米粉条表面粗糙不平。糠皮进入粉丝则成为有色斑点,对产品外观有较大影响,应予以过筛去除,一般过60目筛即可。由于湿粉料中水分含量较高,一般在26%~28%,用普通平筛分级较为困难,常用振动离心圆筛进行筛理。

2.拌粉

大米经浸泡、粉碎后,其含水量在26%~28%。水分偏低,不能满足榨粉机的生产要求,需要补充适量水分。拌粉工艺要求:粉料粒度和水分分布均匀一致、一捏即拢、一碰即散,含水量30%~32%为宜。

拌粉机主要由机筒、搅拌杆、主轴、传动机构、机架等组成。机筒是装载大米粉料的不锈钢容器,内有两对竖直的搅拌杆,一侧为出料口。将大米粉料倒入拌粉机中,加料量约占拌粉机机筒容积的60%。启动电机,待机内的粉状物料翻滚后,喷加适量的水,这样可以使加水比较均匀。同时,粉头和生产花色米粉条需要的香菇蒜蓉等辅料也应该在此时加入,以便和大米粉末混合均匀。拌粉5~10 min后,打开出料口闸门,依靠搅拌杆带动粉料旋转时产生的离心作用将粉料排出。

扩散和对流是拌粉机的拌粉机理。扩散是粉料向四周做无规则的运动,对流是粉料在扩散的同时又做相对运动。这有利于固相物料与液相物料混合均匀。

混合是否均匀,对最终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混合不均匀,会使物料的含水量出现差异,在榨粉时导致米粉条粗细不匀。混合后粉料含水量的高低,对产品质量及榨粉、时效处理、复蒸、梳条等工序的顺利进行和出品率有显著影响。水分高,榨粉后米粉易粘连,难松散,时效处理时间长;水分低,榨粉时米浆流动性能差,米粉丝色泽深,易出现气泡,米粉条较松散,不易蒸透,常有断挂现象。拌粉后粉料含水量宜控制在30%~32%。混合过程中加水量还与大米的种类及其内在品质有关,实际生产中要灵活掌握。

3.榨粉

通常根据挤出米粉条的外观来调整榨粉机流量,合理控制熟化程度,以挤出的米粉条粗细均匀、透明度好、表面光亮平滑、有弹性、无生白、无气泡为宜。榨出的米粉条既不能太熟,也不能太生。粉料熟度不够,挤出来的米粉条生白无光、透明度差,榨出来的米粉条韧性差、断条率高、吐浆值大;过熟,挤丝不顺,容易粘连,挤出来的米粉条褐变严重、色泽较深,且易产生气泡。

榨粉可分为熟化和挤丝成型两阶段。在熟化阶段,大米粉料在熟化筒内受熟化螺旋挤压、剪切、混合、摩擦等机械力的作用,物料被推向出料口一端,产生大量的热量,水分子的热运动加剧,使淀粉变软,同时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淀粉的α化,也就是淀粉分子的氢键断裂,淀粉原有的结构发生变化,使谷物由“生”变“熟”。大米粉料经榨粉后能获得较高的α化度,成为带有流动性的凝胶。通过调节熟化筒出口处的流量调节阀,即可改变筒体内的温度和压力,使粉料达到所需的熟化度,然后送入挤丝。挤丝阶段,淀粉凝胶在挤丝螺旋的作用下,通过不断地旋转推压,使粉料与粉料之间、粉料与筒壁和螺旋之间发生剧烈摩擦作用,产生一定热能使其进一步升温糊化。同时,通过挤压作用,排除了大米凝胶体中的空气,使结构紧密坚实,提高了弹性和韧性,最后由粉镜挤出而成为丝状米粉条。粉镜上开有很多小孔,更换其孔径或形状,即可改变米粉条的粗细或形状。

熟化螺旋是采用变螺距的螺杆,即螺杆前后的螺距是连续变化的。在进料口端螺距较大,而出料口端螺距较小。进料口端采用大螺距有利于喂料,并将物料快速推向出料端。而出料端的小螺距则有利于高温高压的形成,使淀粉α化。挤丝筒内挤丝螺旋的转速较低,螺旋的螺距也是相等的。

影响大米粉料榨粉工艺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原料含水率、机筒内温度、螺旋转速、喂料速率等。为了获得较高的生产率,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可采用较高的螺旋转速和较大的原料含水率。

4.时效处理

时效处理就是让糊化了的淀粉回生老化,即将米粉丝送入时效房内静置一定时间,使糊化的大米淀粉适度β化。同时使米粉丝水分平衡、结构稳定,米粉条之间黏性减小,易于散开而不粘连。高档直条米粉生产中有两次时效处理。第一次是榨粉后,第二次是在复蒸后,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大米淀粉适度β化。熟化后的大米淀粉易粘连并条,不利于后续处理。经时效处理后,米粉条才适合后续工序的工艺要求。(www.xing528.com)

第一次时效处理是将挂杆的米粉条逐杆挂到时效房中的晾粉架上,静置保湿12~24 h,进行老化处理。老化时间因环境温度、湿度不同而异,以米粉条不粘手、可松散、柔韧有弹性为度。老化不足,米粉条弹韧性差,蒸粉易挂断,难松散。老化过度,则粉挂板结,难于蒸透。

第二次时效处理是将复蒸后的米粉挂于晾粉架上,保湿6~10 h,使米粉条自然冷却。晾置时间长短以米粉条不粘手、可松散、柔韧有弹性为度。

影响时效处理的因素有时间、温度、湿度和大米直链淀粉含量。时间越长则老化越彻底,低温比高温更容易老化,直链淀粉含量高的产品也更容易老化。

5.复蒸

经过一次时效处理后,米粉条已经充分老化,但若直接进入烘干工序,所制得的米粉条糊汤率较高。只有将米粉条进行复蒸,提高熟化度,使米粉条的表层进一步糊化,以降低成品吐浆率,提高表面光滑度及其韧性。复蒸的工艺要求是提高α化度,尤其是米粉条表面要充分糊化。

精制高档直条米粉的复蒸,都是在间歇式复蒸柜中利用蒸汽把米粉条充分蒸透蒸熟。复蒸柜分为两种:一种是常压复蒸柜,即柜内外的压力基本相等;另一种是低压蒸柜,工作时,柜内的压力比柜外的压力要高出0.035~0.045 MPa。低压复蒸柜因其内部的压力较高,柜内蒸汽的温度也在100℃以上。由于高温高压可以缩短复蒸时间,提高工艺效果。所以,精制高档直条米粉生产中,一般都采用低压复蒸柜。

复蒸时间的长短,与蒸柜的额定工作压力、米粉条的粗细及榨粉时的熟化程度有关。复蒸时间不足,米粉条熟度低,吐汤率高;复蒸时间太长,米粉条会变软,色泽变差,易断条。

6.梳条

两次时效处理后的米粉条都要进行梳条,即将晾透的粉挂移到梳条架上逐挂松散。梳条时,用少许水润湿,并反复揉搓,使粉丝间充分分离。然后再用钢丝梳上下梳理整齐。

7.烘干

为了保证精制高档直条米粉的质量,多选用索道式烘干房,其烘干温度低、时间长。烘干的热源,可以采用锅炉产生的蒸汽,也可采用热风炉产生的热风。

已梳条的粉挂由人工逐杆挂上烘房的移动悬挂器上,进入烘干房。烘干时间为6~7 h。烘干房分为三个干燥区段,即预干燥区20~25℃、相对湿度80%~85%;主干燥区26~36℃、相对湿度85%~90%;完成干燥区22~25℃、相对湿度70%~75%。

在干燥过程中,应通过控制供热和排湿维持各区段温度、湿度的稳定,以使先后进入烘房的粉挂能在相同条件下得到适度的干燥,从而保证干燥度的稳定。米粉条干燥后的最终水分含量控制在13%~14%。烘干工作参数宜随季节、空气温度和湿度等情况进行调整,实际生产中应灵活掌握。

8.切条和包装

干燥后的粉挂由人工逐杆取下,用切粉机切割成18~20 cm长。切粉机上装有圆盘式锯片来完成切割。对圆盘式锯片的要求是锯齿多、锯片薄,锯片的转速为1000~1300 r/min。若锯片厚而齿数少,在切割时会造成较大的浪费,并降低出品率。精制直条米粉因品质、档次较高,一般都采用印刷精美的聚丙烯塑料袋包装。直条米粉正品要求粉丝外观均匀挺直、无弯曲、无并条、无杂质、无气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