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性的内涵及其调控系统

个性的内涵及其调控系统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性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实,个性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人的心理倾向性,即人的心理活动指向何方与人的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因此个性还有其调控系统,这是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问题。

个性的内涵及其调控系统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个性”这个词,如我们经常说某人个性很强或很不好,那么个性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个性的内容十分复杂,也十分含糊。我们一般所说的由某个人所独自具有的,有些是和别人相似或相同的特征,这些特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并且集中到不同人的身上,这就构成了各不相同的、独特的个性。

每个人都具有显著的独特特点,即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但它好像又具有某种规律性。首先,个性有其最显著的标志即独特性,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这种个性的个人形态,不论古今中外,不分民族、种族,也不分阶级与团体,它是普遍存在着的东西。其次,个性的形成过程也具有某种规律性。个性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它首先依赖于人的生物遗传,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有一定的科学性,因为先辈,尤其是父母的个性会对子女具有某种遗传性;个性形成不仅仅受遗传的影响,它更多地受每个人所处的客观现实环境的影响,父母教导子女的方式、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影响等等都是独特个性的源泉;最后,个性还是通过每个人的言行表现出来的,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行动方式,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情境中会有某种一致性与差异性,这其中也有规律可循。

个性是人的本性,而人的本性又在于它的社会性,这是人类个体区别于其他一切生物个体的最根本的东西。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社会品质不仅比生物品质占优势,而且社会品质还可以调节生物品质。人的灵巧的双手,适应于直立行走的脚,发达的大脑,都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的。正是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进行生产劳动,改变了人的生物学的身体组织,发展了属于人的自我意识,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进行理智活动,才成为有个性的人。因此人类的个性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就如每个人刚出生时没有自我意识,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才慢慢形成一个独特的人。

因此我们每个人不仅是可以认识的,而且还可以通过历史去加以认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经常在反省自己,这本身就是对自我个性的认识过程。但是究竟什么是个性呢?科学家们至今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下面我们简要介绍几种典型的认识。

第一,列举个人特征,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如有人认为个性是个人品格的各个方面,如智慧、气质、技能和德行,于是就把个性定义为是构成包含一个人的智力、性格、需要、态度、兴趣、气质等各种独特的特性的模式。这种认识看到了个性的独特性,却把人的个性的共同性一面忽视了。(www.xing528.com)

第二,综合性认识,如有人认为个性是一切特殊个体所作所为的总和,又有人认为个性是各种生而即有的生物属性(如本能冲动、需要等等)以及出生后借助经验积累和学习而得来的属性与倾向性的总和。这些认识把人的一切都划进了个性的范畴,这就导致我们根本无法对个性有个清晰的认识。

第三,强调个性的适应方面,如有人认为个性是个体与周围环境发生一定关系时身体和心理属性的紧急集合,以增强人对环境的迅速而全面的适应能力。这个看法只强调了人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而忽视了人的某些个性恰恰是在与自然及环境的斗争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四,一种最有影响的定义为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这个定义首先把个性作为身心倾向、特性和反应的统一;其次强调个性又不单纯是行为和思想,而是制约着各种活动倾向的动力系统。

其实,个性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人的心理倾向性,即人的心理活动指向何方与人的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人的个性又是可以改变的,如活泼的人受到了很大的挫折后,就有可能变得沉默寡言、十分自卑等等。因此个性还有其调控系统,这是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