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洼村:传统村落,地势低洼,农业为主

朱洼村:传统村落,地势低洼,农业为主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堂街镇朱洼村位于郏县县城东南13公里处,又称南朱洼村,该村北临汝河,南有杨柳河,西有石河,周边与该镇的石桥店村、关庄村、新李楼村、姚庄回族乡的姚庄村、小寨村毗邻。图1.3朱洼村总平面图朱洼村属于黄淮地区平原地带,地势低洼,朱洼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其他产业不发达。朱洼村种植的小麦、玉米、烟叶是其重要经济作物,花生、辣椒也有种植。朱洼村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水田村”。

朱洼村:传统村落,地势低洼,农业为主

堂街镇朱洼村位于郏县县城东南13公里处,又称南朱洼村(因本县汝河北岸安良镇内另有一个朱洼村,称北朱洼),该村北临汝河,南有杨柳河,西有石河,周边与该镇的石桥店村、关庄村、新李楼村、姚庄回族乡的姚庄村、小寨村毗邻。郏县至平顶山公路从北面穿过,石桥至姚庄(三郎庙)的旅游公路经过本村东部(图1.3)。

图1.3 朱洼村总平面图

朱洼村属于黄淮地区平原地带,地势低洼(是郏县最低的地方),朱洼村经济农业为主,其他产业不发达。朱洼村种植的小麦玉米、烟叶是其重要经济作物,花生、辣椒也有种植。2010年村民平均年收入4000元左右,经济上在该县属于不富裕地区。村里还有低保户83人,五保户60人,部分村民的生活十分困难。近年来村里成立了农业合作社,购有小型农机具,正在朝集约化农业生产的方向发展。

朱洼村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水田村”。(www.xing528.com)

明朝初年,寨内张姓人家靠编织芦苇席为生,并通过陆运和汝河水运将芦苇和其他芦苇编制品运出贩卖。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始),山西洪洞县朱姓人家移民至村内,使人口增多。清道光年间,朱氏家族的朱怀宗及其子朱紫贵、朱振南、朱紫峰三兄弟靠盐业贸易发迹。清同治年间,为防匪患,朱家扒掉原有土寨,用红石建寨墙,始名“临沣寨”。

村落历经数次战乱,1957年还遭遇水患,幸有红石寨墙的保护,村落才幸免于难。也正因为如此,红石寨墙才得以保全。1970年代开始,村内一部分居民往东迁至杨柳河东岸的原五虎庙遗址旁,形成五虎庙村,村里俗称“东地”。一部分居民往南迁至杨柳河南岸,该处原有一个大坑居住着宋姓人家,称为“宋坑”,朱洼村民迁来后,与原宋坑居民隔沟而居形成现在的宋庄,俗称“南地”。1979年,又有一部分村民迁往村西北方向,发展成为现在的临沣村,村里人称为“西地”。1975年,开始修建村东石桥到姚庄的公路,使之成为入村的主要道路,后改名为旅游公路。

可见,朱洼村由三个部分组成:①原有寨墙内的古村寨,名临沣寨;②沿着三个寨墙门,往三个方向后发展的三个衍生的村落——五虎庙村(东地)、宋庄村(南地)和临沣村(西地);③在公路边建设的新农村建设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