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炼我的教学人生的关键信息,输出结果:教学人生感悟

提炼我的教学人生的关键信息,输出结果:教学人生感悟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理论创新也应当突破理论和实践之间依存关系的路径。总体来说,教育理论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借鉴和吸收前辈的教育经验,同时要创新,发掘出属于自己的理念或方法。

提炼我的教学人生的关键信息,输出结果:教学人生感悟

说起理论性质的东西,很多老师和同学就会觉得枯燥乏味,认为理论没有实践重要。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理论和实践二者缺一不可。教育理论也是不可忽视的,当然我所推崇的并不是死板的书面文字理论,而是一种突破学科的创新性教育理论。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科学都是沿着“学科建设”的思路进行理论创新的,这样的教育理论创新,更多的是平面的、单向度的,缺乏对国内外教育科学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有效整合并服务于现实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缺乏对教育理论进行综合创新的意识,这在客观上削弱了教育理论功能的发挥,影响了人们对教育理论正确性的认知和接受。因此,今天的我们,应当继续从教育的实际出发,坚持以教育科学的发展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与运用为宗旨,大力进行教育理论破学科的综合性创新,这样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教育理论推动和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功能。

为了真正充分发挥教育理论的功能,我们应该大力地进行教育理论破学科的综合性创新。从很早以前,我就对教育理论创新有所研究,我认为,教育理论突破学科,需要一种综合性质的创新,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是要破学科界限,加强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研究,拓展学科基础,为教育理论创新注入新的活力;第二是要破学科的一元化文化视域,进行跨文化多样性、互补性研究,为教育理论创新开发新资源;第三是要破现代科学的困境,变革思维方式,突破理论与实践的依存关系,为教育理论创新提供新思路

这里我想重点提一下思维方式,这是我想提醒当今老师乃至学者所应该注意或反思的。现代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是有一定弊端的,它的专业化分工使人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越来越困难,而精细的学科划分则使人的专业知识面日趋狭窄。面对着当代科学的挑战,当我们进行教育研究的时候,就必须变革自己的思维方式,如从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从客体思维到主体思维、从单向思维到多向思维、从静态的直观思维到动态的变革思维等。(www.xing528.com)

教育理论创新也应当突破理论和实践之间依存关系的路径。平时生活中,我们往往遵循一种理论与实践相互依存关系的路径,这种路径其实是把实践归结为理论的源头,把理论的功能简化为对实践的指导,进而归纳出一种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路径。不得不承认,这种路径具有一定的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它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是值得注意和反思的,例如:(1)忽视了人的活动的复杂性。人的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是复杂的、多样的,而实践和理论仅仅是人类活动整体世界多样性中同时存在的两个独立的部分,它们不能代表人类社会活动的整体和全部。(2)忽视了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之间的分离关系。理论与实践有依存的一面,但是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两者更重要的是分离的一面,但它们绝不能是对立的关系。(3)忽视了理论活动发展的独立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理性的认识活动不仅仅成为人类社会中理性思考者的职业活动,而且在人类历史整体构成中的比重也日益增高。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威尔斯曾经说过:“人类的历史越来越成为灾难和教育的历史。”也就是说,人类历史本身的发展是取决于人类社会理性的思考活动本身。(4)忽视了人类理性个体差异和多样化的内在潜力。人的个体和群体的理性是充满着无限的潜力的,但是这种潜力是只相对于人类社会个体差异和多样化才有可能存在和不断被发掘出来的。当今理论演变的事实证明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发现并不一定出自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而是出自人类社会中理性思考的个体所拥有的理性能力。平时在教学生活过程中,作为教师,就应该通过突破理论和实践相互依存的路径,去不断寻觅教育理论创新的新兴途径。

以上就是我这么多年来,经过这么多的研究和实践,对教育理论的一部分看法,以及我对教育理论创新的建议和看法。总体来说,教育理论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借鉴和吸收前辈的教育经验,同时要创新,发掘出属于自己的理念或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