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自然中去-我的教学人生

深入自然中去-我的教学人生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用充沛的精神去钻研教材,对难点、疑点融会贯通,才能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内容,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植物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学科,有很强的实物性、实用性和生活性。这是说知识的获得是要费力气的,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要想深入透彻地辨析事物,必须亲自去实践、思考。(五)探索大自然:身为自然学科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书本知识,还要到大自然中探索新事物、新知识。

深入自然中去-我的教学人生

钟世理

通过对自己多年教学工作的总结,钟世理老师亦对青年教师们提出了5条建议,除“敬业执教”“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实践与思考”外,他更结合自身的专业,提出自然学科的教师要多对大自然进行探索。

我于1956年在西北大学生物学系植物学专业本科毕业,同年分配到西南农学院担任植物学教学工作,至1989年2月20日离岗退休。我在岗教学34年,讲授过“植物形态解剖学”“植物系统学”“植物分类学”“地植物学”等课程;编写过《植物学实验与实习指导》一书,参加过野外植物考察。从以上的教学工作中,我获得了一些肤浅的感悟,在此献给年轻的教师们,希望能对他们有所裨益。

(一)敬业执教:作为人民教师,首先要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任凭风云变幻,都要像清代郑板桥在《竹石》一诗中所说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立足教师岗位不动摇。只有用充沛的精神去钻研教材,对难点、疑点融会贯通,才能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内容,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例如,植物细胞学中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是难点,把两种细胞分裂对比讲解,前者是营养细胞(或体细胞)分裂,一次分裂染色体纵裂为2,分裂成两个细胞,每个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常在根尖、茎尖进行细胞分裂;后者是连续两次分裂,第一次染色体不纵裂为2,形成两个细胞,每个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即1/2),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似,染体纵裂为2,形成4个细胞,染色体数目均减少1/2,是生殖细胞的分裂。植物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学科,有很强的实物性、实用性和生活性。在讲授植物分类学时,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用植物图片、植物标本示范各部分形态,如禾本科小麦水稻做代表,重点讲小穗和颖果的结构,效果会更好。植物学学完后,还须去缙云山教学实习三天。在教师的指导下,识别植物,接触大自然,拓展知识面,这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我认为,教学实习环节只能加强,不能减弱。

(二)为人师表:唐代韩愈的著名文章《师说》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即是说教师要先传授伦理道德,教学生怎样做人、做事,然后才是传授知识与技术、解答疑难问题。我们今天讲的德育其实就是《师说》中的“传道”。所谓正人先正己,教师作为处于上位的教育者,应该严格遵守师德,随时随地规范自身的言行,如在课堂上不讲低俗的语言和故事;对成绩优秀者可适当表扬,对差生要耐心帮助和鼓励,也即教导别人从善,不能要求过高,应当使他能够跟从;不收学生和家长的礼金、红包、礼品、纪念品;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向学校领导反映情况,争取校方减免学费、书费、杂费;在同仁之间不说长论短,不争名夺利,与同事和谐相处;注重仪表,衣着俭朴,乐观大方,平易近人,高风亮节。(www.xing528.com)

(三)教学相长: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今天教师面向众多的青年学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各有所长,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取长补短,是切实可行的。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以及勇敢无畏的精神都值得教师学习,因此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这就是教学相长。

(四)实践与思考:教师要善于实践、善于思考。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写给小儿子的诗《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说知识的获得是要费力气的,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要想深入透彻地辨析事物,必须亲自去实践、思考。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即学业的精深造诣是由于勤奋,做事成功是由于思考,做事失败是由于随意、贪玩。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杰出校友袁隆平,他在湖南工作期间观察栽培水稻时,发现水稻生长高、低、强、弱差异的植株,书本上和专家都说杂交水稻无优势,因而他产生怀疑,并进行实践与思考。他在海南岛找到野生稻,利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获得高产优质的杂交品种。他主持的超级杂交稻2000年亩产700公斤、2005年亩产800公斤、2008年亩产900公斤、2011年亩产926.60公斤、2014年平均亩产1026.70公斤,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五)探索大自然:身为自然学科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书本知识,还要到大自然中探索新事物、新知识。大自然是一个知识宝库马克思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毛泽东说:“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即是说知识要经过艰难险阻和刻苦奋斗才会获得。1973年至1976年间,我连续四年参加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组织的川西高原山地植被考察队。当时考察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川西高原山地位于四川西部甘孜、阿坝、凉山少数民族自治州,一般海拔2000米至4500米,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我们穿过浩瀚的森林,踏过草甸,淌过沼泽草地,爬上海拔4600米的流石滩,采集了许多珍稀植物(如水母雪莲花)、新分布植物及新种。其中新种——芒苞草,是一项重要的发现。由此,一个新科——芒苞草科得以建立(《四川植物志》9:483-507,1989)。它与非洲、南美洲,阿拉伯半岛产的翡若翠科近似,引起了国内外植物学者的高度关注。我把这些新发现编入教材,并把探索过程中的故事作为教学故事向学生讲演,激励他们攀登科学高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