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舞蹈文化生态保护研究:发展历程

民族舞蹈文化生态保护研究:发展历程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二)民族舞蹈走上了多元化发展道路民族舞蹈的多元化发展是建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世界化传播的基础之上的,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渐深,中国文化也在进行大量的输出。不可否认大部分的民族舞蹈的娱乐性很强,但是这在本质上并不与表达深刻主题相冲突,民族舞蹈为了将民族文化更深层次上的东西传递出去,逐渐进行了现实主义题材领域的探索,并且留下了很多经得起推敲的优秀作品。

民族舞蹈文化生态保护研究:发展历程

自从我国实行民族大融合政策以来,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往随着时间的推进越来越密切,文化层面的相互影响也日益深入,以至于现在很多时候人们已经将少数民族文化简化理解为民族元素,这种融合对民族舞蹈的影响也十分巨大。少数民族舞蹈于20世纪40年代以“边疆舞蹈大会”的形式打开了汉族观众的艺术欣赏视野,并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政策的推动下逐渐在内地百花齐放。改革开放的进行也为民族舞蹈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发展机会,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优秀民族舞蹈作品相继问世,如苗族舞蹈《灯花》、朝鲜族舞蹈《春香传》、彝族舞蹈《阿诗玛》和藏族舞蹈《文成公主》等。到了21世纪,民族舞蹈又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以杨丽萍为代表的民族舞蹈家为广大的观众带来一场又一场的民族舞蹈盛宴,《云南印象》可谓其中的佼佼者,既诠释了民族文化精髓,又加入了炫目的新时代要素,让世界人民都欣赏到了中国民族舞蹈的卓绝之美。本节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

(一)原生态舞蹈逐渐登上艺术舞台

各民族人民在宗教仪式或者节日庆典上跳的舞,就是我们所说的原生态舞蹈,原生态舞蹈虽然是由现实性功能驱动而产生,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各民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原生态舞蹈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艺术家就开始了对原生态舞蹈的创新和融合,并将被赋予更多艺术价值的民族原生态舞蹈搬上了舞台。

(二)民族舞蹈走上了多元化发展道路

民族舞蹈的多元化发展是建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世界化传播的基础之上的,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渐深,中国文化也在进行大量的输出。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而民族舞蹈恰恰有着最利于传播的形式优势。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除了要立足本土坚持民族精神,还要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民族舞蹈在这个“展示—交流—融合”的过程中逐渐走上了一条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三)民族舞蹈文化的现实主义拓展(www.xing528.com)

由于缺乏对各民族文化的认识,很多观众在欣赏民族舞蹈时并不能真正体会到舞蹈要传达的深层含义,只是以一种娱乐性的眼光来看待民族舞蹈,通过舞蹈的旋律和动作来感受高兴或者悲伤的情绪,然而情绪的表达只是民族舞蹈文化的一小部分。由于对情绪的关注往往比较表层,因此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利于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的。不可否认大部分的民族舞蹈的娱乐性很强,但是这在本质上并不与表达深刻主题相冲突,民族舞蹈为了将民族文化更深层次上的东西传递出去,逐渐进行了现实主义题材领域的探索,并且留下了很多经得起推敲的优秀作品。

(四)与现代编舞理念有机融合

传统的、原生的创作思维显然是不能满足发展要求的,故步自封也只会导致民族舞蹈文化越来越落后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民族舞蹈家在稳中求变,融合了现代编舞理念,赋予了民族舞蹈的构图、风格更具现代色彩的张力。现代化的审美元素打破了以往整齐划一的编舞理念,使民族舞蹈在立足于民族文化根本的同时散发出巨大的时代魅力,为民族舞蹈文化的全面复兴奠定了基础。

(五)以现代手法翻新经典

所谓经典,对于民族舞蹈来说,就是那些可以全面体现民族舞蹈原生态特征的优秀作品。民族原生态舞蹈创作的本意就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神灵的尊重,传递文化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娱乐效果,无论在舞蹈创作中运用了多少现代编舞理念和现代化元素,舞蹈本身都要对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内核予以尊重。经典民族舞蹈的现代化翻新,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现代生活方式下人们对于各民族文化的理解,例如,彝族经典舞蹈“铃铛舞”,经过不断地翻新已经从单一形式的丧礼舞发展为积极向上的多元共生主题舞蹈,以现代化思想诠释经典作品,成为民族舞蹈现代化发展传承的大势所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