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业资本运营:并购绩效评价综述

旅游业资本运营:并购绩效评价综述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现有文献中关于旅游企业并购绩效评价的资料并不多见,主要有:张春琳[14]采用事件分析法,以外资并购公告90日期为研究窗口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外资并购公告日前60天到公告日后30天,外资并购首旅股份和中青旅事件分别给响应的投资者带来51.45%、21.13%的累积超常收益率,外资并购对目标公司的财富增长效应显著。但现有文献中关于企业并购绩效评价的文献对旅游企业并购绩效评价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旅游业资本运营:并购绩效评价综述

国内现有文献中关于旅游企业并购绩效评价的资料并不多见,主要有:

张春琳[14](2006)采用事件分析法,以外资并购公告90日期为研究窗口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外资并购公告日前60天到公告日后30天,外资并购首旅股份和中青旅事件分别给响应的投资者带来51.45%、21.13%的累积超常收益率,外资并购对目标公司的财富增长效应显著。并提出要鼓励基于目标企业核心能力提升的战略型外资并购,以实现外资并购成功与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培育和提升的双赢格局。

胡智超[15](2009)以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活动为基础,通过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并购前后公司绩效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旅游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的经营绩效存在着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表明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并购对其绩效的提升具有短期性,并推测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并购后的整合不够深入。

胡春林[16](2005)针对我国旅游企业并购偏好混合路径的现状,利用我国旅游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统计数据对混合路径的并购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并着重从企业成长角度分析了我国旅游企业并购的缺陷。本文的结果显示,混合并购在短期内不能给我国旅游类上市公司带来经营绩效的改变,从长期看也不能消除企业主业不振、经营业绩下滑的隐忧;那些期望通过混合并购改善经营绩效或通过混合并购改变主业经营实现企业转型的旅游企业,能否达到预期目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

但现有文献中关于企业并购绩效评价的文献对旅游企业并购绩效评价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冯根福、吴林江[17](2001)采用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方法,对1995~1998年201家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并购绩效有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不同并购类型在并购后不同时期内业绩不相一致;并购前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并购绩效在短期内呈正相关关系。

彭晓英和鲁永恒[18](2005)认为公司并购绩效的实现,其内在机制就是核心能力体系的重新构建和提升,企业要想使并购始终获得良好的绩效,就应该注重对核心能力的追求和培养。

潘杰、唐元虎[19](2005)采用二维分类法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适当提高第一大股东股权比例及管理层持股比例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并购绩效。(www.xing528.com)

Mandelke[20](1974)利用20世纪70年代新发展起来的事件研究方法,通过建立一个股票价格波动模型,论证了“并购是以市场体系取代无能管理”的观点。

对于被并购方,国外许多经济学家尽管采用的样本以及测量的区间不一致,具体方法上也存在一些差异,但都可以得出相似结论,即并购方股东总是并购活动的绝对赢家,不同的仅仅是收益的多少而已。例如:Jensen和Ruback[21](1983)指出,成功的并购会给目标企业股东带来反常收益。Schwert(1996)研究了1975~1991年1814个并购事件后指出,目标公司股东的累积平均超常收益为35%。

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则不尽相同:张新[22](2003)对1993~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1216个并购事件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并购的目标公司创造了价值,目标公司股票溢价达到29.05%,超过20%的国际平均水平。李善民[23](2002)对1999~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的394个并购事件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并购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不显著。檀向球[24](1998)对沪市1997年的并购案例进行研究,发现进行并购的企业绩效下降。

对于并购方,国内外学术界没有一致研究结论。

Singh[25](1971)考察了英国1954~1960年涉及并购的公司,发现收购公司在并购后的盈利能力下降。Jensen和Ruback[26](1983)指出,成功的并购活动中并购方的反常收益为零。Healy[27](1992)以经营现金流量、总资产收益率来衡量并购的绩效,研究了1979~1983年美国工业行业前50大并购案例,认为并购提高了并购企业的绩效,并且绩效的提高与股东价值的增加有关。

张新[28](2003)认为,并购对并购公司股东产生了负面影响。李善民[29](2002)认为,并购能给收购企业的股东带来显著的财富增加。檀向球[30](1998)对沪市1997年的并购案例进行研究,发现被并购企业经营状况得到改善。

从上述的研究成果来看,旅游企业并购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提高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从战略高度促进企业未来的发展;在并购模式选择上,旅游企业比较喜欢选择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而在并购后绩效评价方面,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并购后会提高公司的绩效,但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并购后的效益持续性不是很强,尤其是混合并购,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