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紫阳民歌变迁:西部乐韵研究成果

紫阳民歌变迁:西部乐韵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承主体的群体性变化已经进入到民族文化传承系统的深层变异。如年龄段的差异。落实传承人的各项保护措施,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是传承紫阳民歌的首要问题。遗憾的是,国家已经公布了两批传承人名单,紫阳民歌作为首批入选项目,直到今天还没有一人入选国家级传承人名录。

紫阳民歌变迁:西部乐韵研究成果

民歌传承是一个有机的生命链,是一个地区的艺术得以存在、延续和发展的必要机制。传承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当代的范畴,其中传承主体的代际状态通常处于核心地位。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不同,社会现实与生存环境、生存条件以及文化背景不同,不同时代的传承的代际间的变化也不尽相同。今天,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变革之中,同时又受到“世界性”的影响。传承主体的群体性变化已经进入到民族文化传承系统的深层变异。如年龄段的差异(参见《紫阳民歌的传承谱系》[12])。这样就会出现传承上的代际错位和反差。不仅是代际间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甚至在同一主体身上也出现了承与传的错位,如有些传承主体自己从上辈人那里承接的某些传统的东西,因为时代的变化产生出文化上的自卑心理,已不愿意让后代接受和继承。另外,由于时代的变革,时尚文艺的影响,许多传统的艺术落入“边缘化”,喜爱紫阳民歌的多是中老年,大量的年轻人进城打工,现代生活和大众信息使得他们对自己的民间艺术丝毫没有兴趣。体现了价值取向的变化,即由生存、生活价值到审美价值,与之相关便会自然涉及艺术的选择。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关键的就是传承主体的保护。落实传承人的各项保护措施,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是传承紫阳民歌的首要问题。所以,是否有效地实施传承活动,诸如民歌教育纳入当地的国民教育体系、定期培训教师、接受乡土文化教育等活动,传承主体的作用不容忽视,而不是仅仅的教唱几首当地民歌的问题了。人类随着时代和社会现实而存在,文化艺术于发展中获得生机。关键的是如何在新的机制中保留并弘扬其特有的文化根性和艺术个性。遗憾的是,国家已经公布了两批传承人名单,紫阳民歌作为首批入选项目,直到今天还没有一人入选国家级传承人名录。政府是否对此问题的认识有所偏差?在这项工作的具体指导中有所疏漏?(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