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泛娱乐化与学理化:传媒批评研究

泛娱乐化与学理化:传媒批评研究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百家讲坛》和《世纪大讲堂》都追求讲解的通俗易懂,在具体的讲解方式上,两个节目却有着泛娱乐化和学理化的明显差异。《百家讲坛》主要采用泛娱乐化的讲述方式,利用悬念甚至八卦故事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世纪大讲堂》讲座式演讲,嘉宾能够完整地阐述自己对演讲话题的见解和思考,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有利于和现场观众与电视机前的观众进行深层次的学术互动和交流。

泛娱乐化与学理化:传媒批评研究

百家讲坛》和《世纪大讲堂》都追求讲解的通俗易懂,在具体的讲解方式上,两个节目却有着泛娱乐化和学理化的明显差异。

《百家讲坛》主要采用泛娱乐化的讲述方式,利用悬念甚至八卦故事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制片人万卫认为:“必须像好莱坞大片那样,要求3~5分钟必须有一个悬念。悬念性、单线条和戏剧性是我们总结出来的讲座和论文不同的地方。”[93]总悬念统领多个小悬念和故事情节的有意设置,类似于古代勾栏瓦舍的说书和现代戏曲相声,通过抖包袱来回答问题,养成电视观众按照叙事的顺序来保持关注的收视惯性,缺乏思考与质疑,从而削弱观众主体性思考的能动性。专家学者在电视上本来建构的是一个多元开放的学术系统,需要观众的质疑与探讨来共同完成一次学术旅行。但《百家讲坛》所有主讲嘉宾在与观众见面之前都是经过编导、策划、制片人海选和面试选出的,反复的“训练”和“修理”,最终按照节目定制的标准出镜——“学术水平、表述能力和人格魅力”兼具。

为了很好地履行节目组的“标准”,主讲嘉宾“明星化亮身”,在开讲的过程中对经典进行现代话语的阐释,进行知识传输,与专家本人的思想关系不大,不过是知识传输的中介而已。口头用语的随意化、古今对比的调侃化、术语典故的想当然以及一些解读上的错误和莫名其妙、戏剧性悬念的人为痕迹等把观众引进娱乐和狂欢的广场,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而狂欢愉悦。故事化的讲述将抽象的学理知识具象化,本来有利于观众理解和接受,但娱乐搞笑的加盟,使理解和接受停留在浅层和表面,在仪式化的狂欢之后,很难准确或者根本就不触及学术内核。戴维·洛奇说:“由于悬念总是与通俗文学形式连在一起,因而现代的高雅小说家对之不屑一顾,至今认为它属于低等的形式。”[94]总体上的曲解、随意、娱乐甚至低俗的解读,导致“孔子不高兴,老子生气”的批评自在情理之中。(www.xing528.com)

《世纪大讲堂》则还原讲坛节目的本来样式,采用学理化的讲解方式。凤凰卫视中文台执行台长刘春说:“我们不愿给学术披上盛装,因此极力避免与那些总是乐于用曲高和寡来诠释学术水平的人遭遇,《世纪大讲堂》的原则就是要让学术能被人听懂。”[95]《世纪大讲堂》采取如下的路数:场地一般设在北大、清华、南开和中国传媒大学等名校;入场之后,主持人幽默的介绍开始与嘉宾互动;演讲嘉宾极为浓缩的学术内容演讲;演讲结束与现场观众的问答和争鸣。《世纪大讲堂》不采取《百家讲坛》“征集观众”的做法,也不对嘉宾作过多限制,不为了遵从电视媒体的收视率至上而要求嘉宾运用特定安排的讲述技巧,嘉宾就像老师在课堂上讲课一样,轻松阐述自己的观点,进行思想交流与互动。

《世纪大讲堂》讲座式演讲,嘉宾能够完整地阐述自己对演讲话题的见解和思考,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有利于和现场观众与电视机前的观众进行深层次的学术互动和交流。《世纪大讲堂》注重传输思想和思考的方式,鼓励嘉宾讲述自己的独家观点和研究成果,思想性是它的生命,独家观点是它的卖点,尽管是“一家之言”,但毕竟是嘉宾的研究成果,是原创的思想。“知识是死的而思想是活的,《世纪大讲堂》的使命就是在充斥着文化快餐的‘泛物质主义’的时代里,传播最缺乏的原创思想,由此对社会产生影响”。[9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