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性教育:新课程教育理论与改革探索

个性教育:新课程教育理论与改革探索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性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但教育思想不是空中楼阁,它应该也必须要付诸于教育实践,当它被付诸于教育实践时,它就是一种教育活动。培养、强化与预防、改造相辅相成贯穿于个性教育的始终,只是针对不同的教育阶段和不同的受教育者时,强调的重点不同。2.个性教育是促使受教育者的现实个性素质向理想个性素质的运动过程。个性教育不是否定社会化而强调个性化的极端教育。4.个性教育也是他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个性教育:新课程教育理论与改革探索

个性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但教育思想不是空中楼阁,它应该也必须要付诸于教育实践,当它被付诸于教育实践时,它就是一种教育活动。作为教育活动,它是培养、强化受教育者良好的个性素质与预防、改造受教育者不良的个性素质相统一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的现实个性素质向理想个性素质的运动过程,是个性化与社会化、自我教育与他教育的统一体。

1.个性教育是培养、强化受教育者良好的个性素质与预防、改造受教育者的不良个性素质相统一过程。人的良好个性素质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来培养。培养是个性教育的首要功能。青少年时期是良好个性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占主导地位。培养的同时就意味着预防受教育者不良个性素质的形成。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预防起的正是这样的作用。良好个性素质一旦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并非一成不变,受环境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亦即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某些个性素质会萎缩丧失,因此对良好个性素质的不断强化是十分必要的。人的个性的形成是个体素质、环境、教育和主体活动等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这些因素及其作用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的个性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是不依人的意愿为转移的、必然地具有两种情况,即良好个性素质与不良的个性素质同时存在于受教育者身上。所以伴随着良好个性素质的培养和强化,对不良个性素质的改造也尤为重要。人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认识改造自己。改造是个性教育的另一重要功能。培养、强化与预防、改造相辅相成贯穿于个性教育的始终,只是针对不同的教育阶段和不同的受教育者时,强调的重点不同。当受教育者的个性处于潜在状态或形成时期时,如儿童期,就着眼于培养;当人的个性进入丰满状态时期时,则主要是强化;当某个受教育者十分缺乏修养,不良个性品质占主导地位时,对他的不良个性的改造便成了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这时培养、强化就似乎成了一种伴生的过程。个性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强化、预防、改造这样的交互作用,实现塑造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目标的。可见,它们是同一过程相统一的两个不同方面。从此意义上说,个性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良好个性素质的培养和强化,是对受教育者不良个性素质的预防和改造。

2.个性教育是促使受教育者的现实个性素质向理想个性素质的运动过程。现实个性素质指的是作为教育出发点的人的个性素质。作为教育出发点的人可能是婴幼儿、少年、青年,也可能是成年人或老年人;可能是工人、农民,也可能是职员、干部……从终身教育的观点看,每个人都是受教育者,因此每个正常的人都可能成为作为教育出发点的人。由此决定了作为教育出发点的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从人的个性状态来看,有的受教育者是个性鲜明的、丰满的,有的受教育者是个性萎缩的,有的受教育者的个性则是膨胀的;从各个学生的个性表现来看,则是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种个性。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性存在:内向的学生、外向的学生、具有绘画天赋的学生、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自私的学生、娇气的学生……从人的个性性质来看,作为个性教育出发点的受教育者的个性,可能是利他的,也可能是利己的。个性教育强调的是以受教育者的现实个性素质特点作为其出发点和教育教学的依据,教育的要求、教育内容和方法等要建立于对受教育者的现实个性特点的全面、准确的认识基础之上。理想个性素质指的是作为个性教育归宿的人的个性,即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个性。理想的个性素质是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有了此目标个性教育就有了方向。个性教育就是以受教育者的现实个性素质特点为依据,促使受教育者向理想个性素质逼近的过程,或者说是促使受教育者由现实个性素质向理想个性素质的运动过程,其中生长、消长和转化是其运动的主要形式,它们反映了良好个性素质与不良个性素质在个体身上的矛盾与斗争。

3.个性教育是个性化与社会化统一的过程。个性教育不是否定社会化而强调个性化的极端教育。在个性教育的视野里,个性化与社会化是非同一的但却是统一的过程。其非同一性表现为,它们具有不同的含义和功能: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社会的独特性的过程。其功能在于促进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帮助人们理解自我个性的特质,以期选择适合自我的社会职业。社会化,是指个体接受其所属社会的文化和规范,以期成为该社会的合格成员的过程。其功能在于促进个体社会意识的发展,帮助人们内化社会文化和规范,进而保证每个个体作为能扮演一定社会角色的合格的社会成员进入社会。其统一性表现为,个性化是社会的个性化,脱离社会的个性化既不存在也不可能形成;而社会化是个性的社会化,社会化总是在各具差异的个体中进行,摆脱个性的社会化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是一致的;人是社会性动物,个人是社会的个人,个人的发展是在社会、集体中实现的,是以“个人间的联系”和社会制度为先决条件的。换言之,人的个性是以社会为依托并归属于一定的家庭、民族、社团、国家等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范式之中的。所以说,无社会便无人的个性和人的个性的发展。同样,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是社会的实体,个性化是人类开发自身潜力和创造美好社会之必须。所以说,无人的个性就无社会的活力可言。社会需要不是抽象的,而是由无数具体个人的现实的和未来的需要组合成的;个人需要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能在社会需要中对位耦合的。由此便可认为:人的个性化离不开人的社会化,有高度的社会化才会有高度的个性化。同样,只有充分体现个性化的社会化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化,也只有符合社会化的个性化才是个性教育应追求的个性化。二者是同一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www.xing528.com)

4.个性教育也是他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人的良好个性素质的形成需要他教育。所谓他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外部影响,是人的个性形成的外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人的良好个性素质的形成更需要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人的良好个性素质形成的内因,是受教育者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是个体把自身作为教育对象,按社会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发挥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求教,使自己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它反映的是受教育者自我意识的形成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自我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他反复强调,“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提倡的教育即个性教育,所以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个性教育,自我教育既是个性教育的手段和过程,也是个性教育的理想。因为,受教育者不是消极的教育对象,而是能动的教育主体。他教育无论多么重要,对受教育者来说,仅仅是一种外部影响,它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内部活动才能发挥作用。他教育与自我教育作为个性教育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在其运动中“是按照自身的规律渐生、渐灭、渐强、渐弱地变化,珠联壁合,相得益彰,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作用,保证最佳教育效果。”一般来说,个性教育是从他教育开始,自我教育是由他教育激发、引导和推动。当受教育者在他教育的影响下,形成自我教育能力时,他教育就会变得顺利,富有效益,自我教育会逐渐变得重要并起主要作用。

综上所述,所谓个性教育是与划一性教育相对应的教育。它主要是一种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强调尊重人的个性和人的个性潜能优势的发掘,主张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