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构命题表征与心理模型、凸显关键教学内容

建构命题表征与心理模型、凸显关键教学内容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关联线索的设计总则和具体的细则。在关联线索设计总则中,阐述了关联线索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建构命题表征和心理模型,并建立二者的联系。关联线索设计的要求是需要凸显画面中的关键教学内容,引导学习者加工特定的教学内容。

建构命题表征与心理模型、凸显关键教学内容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关联线索的设计总则和具体的细则。

关联线索设计总则:线索是画面中非教学内容的信息(如颜色、箭头、闪烁等),线索应该凸显画面中的关键教学内容,引导学习者加工特定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帮助学习者建构命题表征和心理模型,并建立二者的联系。

设计细则4.1:大篇幅文本避免使用同一样式,对关键文本应该设置对比(如字号、重量、字体、色彩、材质、方向、节奏变化等);教学信息量大、复杂图像的关键部位、细节处应该设置标注或提示(如箭头、闪烁、文字、方框或其他物理属性变化等)。

设计细则4.2:画面中图像与文本存在一定程度的逻辑语义关系时,应该在图像、文本中各自加入关联线索,使二者互为语境、互补意义,形成相互作用又彼此依赖的强关联。

设计细则4.3:画面中文本语义蕴涵步骤、过程、顺序等动态因果关系时,应该分别在关键文本、关键图像处添加线索(如数字序号、动态箭头、字体样式变化、时间变化、位置变化等),在文本区域形成“言语链”,与此同时在对应的图像区域形成“视觉链”,尽可能形成整合的知识信息。(www.xing528.com)

设计细则4.4:快速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线索的作用,因此在动态图文中不必加入过多线索,如果为保证动态图文中线索的有效性,画面应该设置为可自主控制播放。

在关联线索设计总则中,阐述了关联线索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建构命题表征和心理模型,并建立二者的联系。关联线索设计的要求是需要凸显画面中的关键教学内容,引导学习者加工特定的教学内容。

设计细则4.1是对单独的文本、单独的图片设置关联线索的规定;设计细则4.2、设计细则4.3是对具有逻辑或因果语义关系的图文混排设置关联线索的规定;设计细则4.4是对动态图文中设置关联线索的规定。设计细则4.1~4.4都可以从实验1、实验3、实验4中的设计材料、实验分析或结果中找到相关的证据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