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污染治理生物脱氮原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水污染治理生物脱氮原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1传统生物脱氮过程示意图4.1.1.2 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素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因素见表4-1。表4-1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因素4.1.1.3 生物脱氮新理念短程硝化—反硝化由传统硝化—反硝化原理可知,硝化过程是由两类独立的细菌催化完成的两个不同反应,应该可以分开。

水污染治理生物脱氮原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4.1.1.1 传统生物脱氮原理

(1)氨化反应

在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中,含氮化合物存在的主要形式有:有机氮,如蛋白质氨基酸尿素、胺类化合物等;氨态氮有NH3img。一般以有机氮为主。

含氮化合物在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均可转化为氨态氮,其反应式如下。

(2)硝化反应

硝化反应是由自养型好氧微生物完成的,它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由亚硝酸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img;第二步则由硝酸菌将亚硝态氮进一步氧化为硝态氮img这两类菌统称为硝化菌,它们利用无机碳化物img作碳源,从img的氧化反应中获取能量,两步反应均需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亚硝化和硝化反应式(硝化+合成)为

硝化总反应式(硝化+生物合成)为

硝化过程的重要特征如下。

①硝化菌(硝酸菌和亚硝酸菌)分别从氧化imgimg的过程中获得能量,碳源来自img和CO2等。

②硝化反应在好氧状态下进行,DO≥2mg/L,1g NH3-N(以N计)完全硝化需4.57g O2,其中第一步反应耗氧3.43g,第二步反应耗氧1.14g。

③产生大量的质子(H+),需要大量的碱中和,1g NH3-N(以N计)完全硝化需要碱度7.14g(以CaCO3计)。

④细胞产率非常低,特别是在低温的冬季。

(3)反硝化反应

反硝化反应是由异养型反硝化菌完成的,它的主要作用是将硝态氮或亚硝态氮还原成氮气,反应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进行。反硝化菌大多是兼性的,在溶解氧浓度极低的环境中,它们利用硝酸盐中的氧作电子受体,有机物则作为碳源及电子供体提供能量并得到氧化稳定。当利用的碳源为甲醇时,反硝化反应式(反硝化+生物合成)为

当环境中缺乏有机物时,无机物如氢、Na2S等也可作为反硝化反应的电子供体。微生物还可通过消耗自身的原生质进行所谓的内源反硝化,内源反硝化的结果是细胞物质减少,并会有NH3生成,因此,处理中不希望此种反应占主导地位,而应提供必要的碳源。

反硝化过程的重要特征如下。

①在缺氧或低氧状态进行反硝化(以imgimg为电子受体),若DO较高状态则会进行有机物氧化(以O2为电子受体),而且这种转换频繁进行不影响反硝化菌活性。(www.xing528.com)

②反硝化过程消耗有机物,img(以N计)转化为N2需提供有机物(以BOD5计)2.86g。

③反硝化过程产生碱度,img(以N计)转化为N2产生碱度(以CaCO3计)3.57g。

上述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过程示意图如图4-1所示。

图4-1 传统生物脱氮过程示意图

4.1.1.2 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素

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因素见表4-1。

表4-1 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4.1.1.3 生物脱氮新理念

(1)短程硝化—反硝化

由传统硝化—反硝化原理可知,硝化过程是由两类独立细菌催化完成的两个不同反应,应该可以分开。而对于反硝化菌imgimg均可以作为最终受氢体。即将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化阶段而终止,随后进行反硝化,在反硝化过程将img作为最终受氢体,故称为短程(或简捷)硝化—反硝化。其反应式为

(2)同步硝化—反硝化

①厌氧氨氧化。其基本原理是在厌氧条件下,以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氨氮氧化成氮气,或者利用氨作为电子供体,将亚硝酸盐或硝酸盐还原成氮气。参与厌氧氨氧化的细菌是一种自养菌,在厌氧氨氧化过程中无须提供有机碳源。厌氧氨氧化反应式及反应自由能为

根据热力学理论,上述反应的ΔG<0,说明反应可自发进行,从理论上讲,可以提供能量供微生物生长。

②亚硝酸型。完全自养脱氮(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removal Over Nitrite)简称CANON工艺。其基本原理是先将氨氮部分氧化成亚硝酸氮,控制imgimg的比例为1∶1,然后通过厌氧氨氧化作为反硝化实现脱氮的目的。其反应式表述为

全过程为自养的好氧亚硝化反应结合自养的厌氧氨氧化反应,无须有机碳源,对氧的消耗比传统硝化/反硝化减少62.5%,同时减少碱消耗量和污泥生成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