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及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成果

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及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化石记录估计,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背景灭绝速率为每500~1000年灭绝一个种。而目前物种的灭绝速率高于其“背景”速率100~1000倍。土壤污染也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及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成果

物种灭绝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是不可弥补的。物种灭绝与自然因素有关,更与人类的行为有关。

物种的产生、进化和消亡本是个缓慢的协调过程,但随着人类对自然干扰的加剧,在过去30年间,物种的减少和灭绝已成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化石记录估计,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背景灭绝速率为每500~1000年灭绝一个种。而目前物种的灭绝速率高于其“背景”速率100~1000倍。如此异乎寻常的不同层次的生物多样性丧失,主要是人类活动所导致,包括生境的破坏及片段化、资源的过度开发、生物入侵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其中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生境片段化(habitat fragmentation)对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贡献”最大。

8.2.1.1 栖息地的破坏和生境片段化

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围湖造田、森林破坏、城市扩大、水利工程建设、环境污染等的影响,生物的栖息地急剧减少,导致许多生物的濒危和灭绝。森林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物栖聚场所。仅拉丁美洲的亚马孙河的热带雨林就聚集了地球生物总量的1/5。公元前700年,地球约有2/3的表面为森林所覆盖,而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不到1/3,热带雨林的减少尤为严重。Wilson(1989)估计,若按保守数字每年1%的热带雨林消失率计,每年有0.2%~0.3%的物种灭绝,生物栖息地面积缩小,能够供养的生物种数自然减少。但与之相比,由于生境破坏而导致的生境片段化形成的生境岛屿对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影响更大,这种影响间接导致生物的灭绝。比如森林的不合理砍伐,导致森林的不连续性斑块状分布,即所谓的生境岛屿,一方面使残留的森林的边缘效应扩大,原有的生境条件变得恶劣;另一方面改变了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如生物被捕食、被寄生的概率增大。这两方面都间接地加速了物种的灭绝。近年来,野味店的兴起和奢侈品的消费热加剧了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乱捕滥杀、乱采滥挖。甚至连一些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也成了食客口中的佳肴。另外,由于人们采集过度,不少名贵的药用植物人参杜仲石斛黄芪天麻等已经濒临绝迹。

近年来,大西洋两岸几千只海豹由于DDT、多氯联苯等杀虫剂中毒致死。人类向大气排放的大量污染物质,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还有各种粉尘、悬浮颗粒,使许多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大剂量的大气污染会使动物很快中毒死亡。水污染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得鱼类的生存受到威胁。土壤污染也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8.2.1.2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www.xing528.com)

农、林、牧、渔及其他领域的不合理的开发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自20世纪50年代,“绿色革命”中出现产量或品质方面独具优势的品种,被迅速推广传播,很快排挤了本地品种,印度尼西亚1500个当地水稻品种在15年内消失。这种遗传多样性丧失造成农业生产系统抵抗力下降,而且随着作物种类的减少,当地固氮菌、捕食者、传粉者、种子传播者以及其他一些传统农业系统中通过几世纪共同进化的物种消失了。在林区,快速和全面地转向单优势种群的经济作物,正演绎着同样的故事。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水域中的过度捕捞,牧区的超载放牧,对生物物种的过度捕猎和采集等掠夺式利用方式,使生物物种难以正常繁衍

8.2.1.3 生物入侵

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引入一些外来物种,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物种之间缺乏相互制约,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影响遗传多样性,使农业、林业渔业或其他方面的经济遭受损失。在全世界濒危植物名录中,有35%~46%物种的濒危是部分或完全由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如澳大利亚袋狼灭绝的原因除了人为捕杀外,还有家犬的引入,家犬引入后产生野犬,种间竞争导致袋狼数量下降。

8.2.1.4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除了使生物的栖息环境恶化,还直接威胁着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农药重金属等在食物链中的逐级浓缩、传递严重危害着食物链上端的生物。据统计,目前由于污染,全球已有2/3的鸟类生殖力下降,每年至少有10万只水鸟死于石油污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