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启善堂:襄城地名撷萃,咸丰时期的慈善救济机构

启善堂:襄城地名撷萃,咸丰时期的慈善救济机构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启善堂,因清咸丰九年地方绅富于此倡办慈善救济机构得名。启善堂,群众俗称稀饭堂或稀饭局,亦名泥嘴粥厂。据考,启善堂由咸丰年间时任抚宪胡林翼幕僚车瑶倡设,各地绅商极力配合促成。一百多年的时间过去了,现在许多人都不知道“启善堂”是干什么的了。“启善堂”这个地名沿袭至今,亦是历史为人们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时时提醒人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不要忘记过去苦难的岁月。

启善堂:襄城地名撷萃,咸丰时期的慈善救济机构

启善堂位于襄阳古城11千米、卧龙镇西偏南1.5千米处,东接寺洼,西邻赵冲村,南连凤凰温泉,北靠李家嘴子,隶属襄城区卧龙镇谭庄村。

启善堂,因清咸丰九年(1859)地方绅富于此倡办慈善救济机构得名。启善堂,群众俗称稀饭堂或稀饭局,亦名泥嘴粥厂。

清光绪《襄阳府志·卷第九·建置志四·善堂》记载:“启善堂粥厂四:一在泥嘴华严寺冲,咸丰九年设。监生陈嘉谟捐基地山场一叚,水田二十一亩;胡三善堂陆地五十亩;诸生陈维梓水地二十一亩;黄秉仁地十亩、瓦屋六间;袁健然地十亩;陈三和地十五亩;浦可泰地十亩……”

据考,启善堂由咸丰年间时任抚宪胡林翼幕僚车瑶倡设,各地绅商极力配合促成。泥嘴除赈济灾荒的启善堂外,还有救济寒苦孀妇(寡妇)的恤嫠堂或寡妇堂。

田间插秧(www.xing528.com)

民国时期,泥嘴粥厂每年冬季仍开展救济活动。此厂有地一百八九十亩,每年收租一百多石。房屋九间。碾、磨各一盘。收养对象都是乞丐(俗称叫化子)。每逢农历冬月开堂收养。次年正月底或二月初散伙出堂。每年收养人数在百人左右。开堂和出堂时间主要视年景好坏、收入多少和天气情况而定。冬旱开堂就晚一些。春暖出堂就早一些,反之,就开堂早,散伙晚。一般每年冬春收养时间为三至四个月。其办法是:每年入秋后,由堂里的管理人员采购草、木柴万余斤。乞丐入堂后,每人发一捆稻草作铺草,铺在地上睡觉。被子自备。办理生活是由收养人员中挑选体力较强的抱着碾、磨杠分别轮换推磨、碾米、当炊事员。为了保持收养期间每人每天能喝上两顿稀饭,管理人员常把大米弄到集镇上换回杂粮,以便增加口粮数。每人每天半斤主粮,杂以萝卜白菜、掺点盐,喝两顿稀饭赖以度日活命。过年(春节)时吃一顿肉,每人半斤至一斤不等。

一百多年的时间过去了,现在许多人都不知道“启善堂”是干什么的了。特别是现今,在党和政府关怀下,人们都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吃穿不愁,无法想象当年那种悲惨难熬的日子。

“启善堂”这个地名沿袭至今,亦是历史为人们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时时提醒人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不要忘记过去苦难的岁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