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沿海古民居:利用贝壳和石料建造,历史悠久

广西沿海古民居:利用贝壳和石料建造,历史悠久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贝壳对沿海居民来说是最易取得的材料,所以通常被用于炼制成灰取代石灰,或代替小石子作建筑材料。粗料石,是由人工开拆出的较规则的六面体石块,用来砌筑建筑物用的石料。灵山县石塘镇苏村古民居,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该建筑群主屋为三座三进,层高为两层,门框及门槛全部用雕花长石条构成,墙为石灰石条及水磨青砖砌筑,墙厚达80厘米。

广西沿海古民居:利用贝壳和石料建造,历史悠久

1.三合土

三合土,顾名思义,是三种材料经过配制、夯实而得的一种建筑材料。明代,有石灰、陶粉和碎石组成的“三合土”;清代,有石灰、黏土和细砂组成的“三合土”,也有石灰、炉渣和砂子组成的“三合土”。清代《宫式石桥做法》一书中对“三合土”的配备作了说明:“灰土即石灰与黄土之混合,或谓三合土”;“灰土按四六掺合,石灰四成,黄土六成”。

广西沿海地区存在大量的“亚粘土”,俗称“黄土”“红土”,筑墙的“三合土”的材料是黄土、石灰和河沙三者的混合物,熟石灰一般占30%,泥土的含沙量多,则沙的量减少。而三合土调配时的干湿度,应为用手捏可以成团状、用手揉又会散开为适。乡土建筑的墙体,有许多是这类“三合土”的夯土墙(图3-1)。

图3-1 三合土——合浦县曲樟乡陈氏围屋

图3-2 三合土——合浦县营盘镇白龙珍珠城城墙

广西海岸带地区的百姓创新地利用沿海土坡盛产的泥(或灰沙)、贝灰与贝壳拌和夯筑成“三合土”墙(图3-2),坚固耐用。贝壳对沿海居民来说是最易取得的材料,所以通常被用于炼制成灰取代石灰,或代替小石子作建筑材料。

版筑夯土墙是以木板作模,内填粘土(黄土、红土)和石灰,层层用夯杵夯打密实而修筑成的墙。为了增强墙体的抗裂性,人们还常常用经浸水处理的竹片、木条做布筋加固。这种做法也叫加筋夯土墙。

2.砖

砌墙用的砖有熟砖和生砖两种。熟砖是烧结粘土砖,有青砖、红砖之分。广西沿海地区古民居中用青砖的占绝大多数,用红砖的较少,北海部分西洋建筑及白沙镇林翼中故居为特例(图3-3)。

图3-3 红砖——林翼中故居(合浦白沙)

熟砖,选择红色、黄色粘土,以粘而不散,土质细而无沙的为最合适。把水浇在松开的泥上,赶几头牛去践踏成稠泥,如此反复炼泥,泥不沾手便可造砖,把泥填满砖斗(木模子),用铁线弓削平表面,脱模就成了砖坯。砖坯做好后就可装窑,烧砖用柴薪窑,或用煤炭窑。用柴烧成的砖呈青灰色,用煤烧成的砖呈浅白色。柴薪窑顶上有出烟孔,当火候已足而不再烧柴时,就用泥封住出烟孔。焙烧时,如果火力少1两,砖就没有光泽;火力少3两,就烧成嫩火砖,现出坯土原色,日后经霜冒雪,立即松散,变回泥土;如果过火1两,砖面就会有裂纹;过火3两,砖形就会收缩而拆裂,或弯曲不直,一敲就碎,不适于砌墙。会使用材料的人则把它埋在地里做墙脚。

使砖变成青灰色的方法是在窑顶作一水池,水从土层渗透下来,与窑内的火相互作用,红砖会窑变为青灰色。借助水火的配合,青砖就比红砖坚实耐用(图3-4)。

图3-4 青砖——浦北县小江镇新南村委大罗坪村

广西沿海地区古民居中的青砖墙主要有“实心砖墙”和“空心砖墙”两种砌法。实心砖墙是用眠砖(卧着砌的砖)严实叠砌上去,不惜工本。会精打细算的居民为了节省工本,在一层眠砖上面砌两条侧砖,中空间用泥土瓦砾之类填满,这是空心砖墙的做法。

清水墙,是砖墙外墙面砌成后,只需要勾缝,即成为成品,不需要外墙面装饰。清水砌筑砖墙,对砖的要求极高。首先砖的质地不要过硬,大小要均匀,棱角要分明,色泽要有质感,所用之砖需磨平磨边处理。砌筑工艺十分讲究,灰缝要一致,应随砌随勾缝清理,保证墙面不被砌筑砂浆所污染。阴阳角要锯砖磨边,转角要严密和有美感。

砌筑清水墙时,如砖均匀度平整度不够,工艺水平不足,易造成灰缝大小不一致。应对的补救办法是这样的:用烟囱油灰和石灰泥(细沙灰浆)调制勾缝灰膏,注意调整其颜色与墙砖相一致。先用勾缝灰膏刮满砖缝,然后重新勾出平直、均匀的砖缝即可(图3-5)。

图3-5 灰缝补救办法——浦北县小江镇马长田村委刘屋(文昌阁

生砖,即土坯砖。选择土质细的红色、黄色粘土或水田里的泥,和上稻草等纤维材料,赶牛反复践踏炼泥。造砖时把泥填满砖斗(木模子),用铁线弓削平表面,脱模凉干就成了土坯砖。生砖可以直接用于砌墙(图3-6)。

图3-6 生砖——浦北县官垌镇大岸村委新屋坡村

生砖墙的外露面常作批灰处理。用牛粪混合稻草成堆发酵后,加上木胶粉拌合成底灰材料。这种材料增强了底灰与土坯砖墙表面的粘结力,同时具有很好的抗裂性能(图3-7)。然后,在底灰的基础上批面灰、刷白即可。

图3-7 生砖墙的外露面批灰处理(www.xing528.com)

图3-8 毛料石——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南间村

3.石

毛料石,由乱毛石略经加工而成,形状较乱毛石整齐,表面粗糙,外观大致平整的面砌作外露面。毛料石常用于砌筑基础、勒脚、墙身、挡土墙等(图3-8)。

粗料石,是由人工开拆出的较规则的六面体石块,用来砌筑建筑物用的石料。其加工后的外形程度规则。叠砌面和接砌面的表面凹入深度不大于20毫米;外露面及相接周边的表面凹入深度不大于20毫米;按形状可分为:条石、方石及拱石(图3-9)。

粗料石主要应用于建筑物的基础、勒脚、墙体部位。

细料石,通过细加工,使叠砌面、接砌面、外露面及相接周边的表面工整。

灵山县石塘镇苏村古民居,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该建筑群主屋为三座三进,层高为两层,门框及门槛全部用雕花长石条构成,墙为石灰石条及水磨青砖砌筑,墙厚达80厘米。令人惊叹的是石条的加工及砌法:石条的加工采用精密磨制法,外露面磨得相当平整,而上下面(叠砌面)则磨制成具有一定的弧线曲面;石条墙采用仿“空心砖墙”砌法,其上下石条凹凸弧度刚好丝丝入扣,有效防止石条的松动、墙体的开裂。外露面不用灰浆勾缝,内空斗则用沙浆填满(图3-10)。

图3-9 粗料石——钦北区黄屋屯屯西村

图3-10 细料石——灵山县石塘镇苏村

4.蚝壳

蚝壳墙,是广西沿海地区乡土建筑的一大特色,现钦州市区老街、钦州龙门港老街都有遗存。当地百姓用稍大点的蚝壳、蚌壳等当作毛石块,和上贝灰沙浆或泥浆砌墙(图3-11,3-12)。蚝壳边角锋利、凹凸不平,若有人冒然翻蚝壳墙入院,手脚必被割伤,故具有防盗功能。另外,沿海居民养蚝、吃蚝都较为普遍,蚝壳材料丰富。

图3-11 蚝壳墙——钦州占鳌街民居

图3-12 蚝壳墙——钦州市潘屋塘李宅

5.其他

挂水墙。以木条、竹条按一定的横竖间距,绑扎为骨架。然后以稻草等纤维材料和上烂泥,从下往上排排挂上骨架,泥干即成。

木板墙。以木板拼装成墙,木板多采用杉木料(图3-13)。

竹篱墙。以竹片编篱,批上稻草浆拌合烂泥、石灰而成的浆灰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很好的粘结力和抗裂性(图3-14)。

图3-13 木板墙——钦州五马路许宅

图3-14 竹篱墙——合浦曲樟乡璋嘉村委老屋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