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沿海古建筑-中西合璧,展现古民居之美

广西沿海古建筑-中西合璧,展现古民居之美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西合璧建筑在广西沿海地区的出现始自1876年北海开埠后。骑楼体现出中西合璧、多元共存的独特风貌。图2-6中西合璧建筑——浦北县龙门镇平洞村谢宅北海珠海路骑楼建筑是其杰出的代表。图2-7中西合璧建筑——灵山县檀圩镇龙窟塘图2-8北海珠海路老街防城区那良古镇现存的法式民居,既吸收部分南洋建筑的结构形式,又根据当地建筑功能需要而进行大胆的改良。

广西沿海古建筑-中西合璧,展现古民居之美

中西合璧建筑在广西沿海地区的出现始自1876年北海开埠后。随着西方建筑文化的传入,多种建筑形式与技术的互学促进,开始出现在同一建筑物中拼接整合、杂糅多种文化元素的情况。它首先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商业街区中成片出现,是西式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特色建筑元素融合的产物,是广西沿海民居建筑多元文化交叠的体现。中西合璧建筑表现出东西学互渐、建筑构件拼接的特点,呈现出“西皮中骨”“西体中顶”的特殊建筑式样。

骑楼是一种近代城镇沿街商住建筑,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上楼下廊。骑楼下廊(即人行道)遮阳又防雨,既是居室(或店面)的外廊,又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这种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及炎阳照射,形成凉爽的环境。骑楼是中国东南沿海城镇特有的欧亚风格结合的南洋风情建筑。

骑楼连廊连柱,立面统一,连续完整,冲破了居家单门独户的束缚,变成商街的共享空间。骑楼体现出中西合璧、多元共存的独特风貌。骑楼廊下的生活气息浓郁,人们在廊下品茗、聊天、纳凉、会客、交流信息,还有小孩做作业、玩耍等。

图2-6 中西合璧建筑——浦北县龙门镇平洞村谢宅

北海珠海路骑楼建筑是其杰出的代表。珠海路临街两边骑楼建筑的窗户采用了西洋建筑的券拱结构(即窗户顶端是半圆拱或尖拱,亦即同心圆拱或双心尖拱),这些窗户的外券拱框沿有雕饰线。柱子的顶端也有雕饰线(又称“线脚”),它位于券拱末端与柱子顶端的连接处,起着既分隔又联系的过渡衔接作用。这些雕饰线工艺精美,曲直流畅,颇具立体感。外墙面的顶部都有着风格、式样各异的装饰和浮雕。骑楼建筑的内外墙面,全部使用纸筋白灰批抹,使整个建筑群呈现洁白典雅的情调。

图2-7 中西合璧建筑——灵山县檀圩镇龙窟塘

图2-8 北海珠海路老街

防城区那良古镇现存的法式民居,既吸收部分南洋建筑的结构形式,又根据当地建筑功能需要而进行大胆的改良。建筑沿街立面一般为三开间、三层式,一层为骑楼式门面,二、三层为西式造型的带柱外廊。整个立面的檐部、女儿墙、山花等,既有中国古典图案的细部装饰,又有亚热带风情的浮雕、圆拱等西方建筑艺术造型。建筑格局则是典型的三进三天井中式建筑布局,有传统的堂屋、过厅、祠堂

在建造住宅时,人们通常采用屋前加走廊的形式。首先可以挡避炎热,营造出相对凉爽的环境。第二具有西洋气息,增加建筑的时尚感。这种建筑形式,也影响了不少的乡村民居。如防城区茅岭乡茅岭粮所内的凤池堂、灵山檀圩镇龙窟塘古民居、浦北龙门镇平垌谢宅、防城区茅岭乡大陶村红旗组邓本殷旧居、浦北县福旺镇莞塘村吴斗星故居、钦南区那彭镇六湖村张锡光旧居、贵台镇那统村张瑞贵故居等。

浦北兰门覃宅,建于民国三十六年(1937年),是中国传统围屋,正座为四坡屋顶,前后两坡相交,形成横向正脊,左右两坡与前后相交,形成自正脊两端斜向延伸到四个屋角的四条垂脊,形成屋面的四坡五脊,颇似庑殿顶,脊、瓦面是欧洲的形式。正座的一、二楼中间开间是中式厅堂,但厅堂两侧的房打破了正房的古制,而以套房的形式出现。每层的四周为半圆拱券走廊,明显是参考了西洋外廊式建筑的形式。

(www.xing528.com)

图2-9 防城区那良古镇

合浦白沙镇的林翼中旧居,是1931—1948年间创建的中西合璧式客家围屋乡居,共有6座三层高的碉楼;大院内东侧高墙、碉楼隔出主人区,依次为门楼、平房、影壁、水井、走廊、主楼、四合院、更房;门楼高二层,主楼高三层,西式风格为主,砖混结构;其余均为一层,传统建筑风格为主。

图2-10 屋前加走廊——防城区茅岭粮所内的凤池堂(防城港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队资料)

防城区陈树坤旧居仿西洋风格三层楼房,平面呈“凸”字形,南面明间开正门,置硬木拖笼门和板门,门前出二层门楼上下均置四根圆形罗马柱。室内重门,为二柱三门,罗马柱及拱门的灰塑罗马线做工非常精细。

浦北石埇镇的香翰屏故居,分为增城子、嘉李园,分别始建于1936年、1929年,共有大小房屋116间,建筑面积5044平方米。增城子南门与北门是两栋对称的别墅式小洋楼,主体建筑为三进两厢的传统院落,正门设有横栊、直栊、板门二层防范设置。屋顶多为桥型塔式楼顶的设计,盖琉璃瓦,屋檐四周有圆形柱头。大圆柱、圆形门、半圆形阳台等西式建筑风格在故居内随处可见,如增城子天井旁的5条圆柱,嘉李园内的“松虞居”“橄榄居”、画云阁的屋檐均由圆形柱支撑。主楼一楼由圆形门进入,每个客厅前均有一个半圆形大阳台。

建于民国的廉州镇槐园,主楼是一栋砖木、钢筋砼混合结构的四层楼房,一层、二层采用欧洲古典风格。三层左右对称布置的是两间中国传统风格的硬山式琉璃瓦顶平房。四层前为西式八角穹窿顶凉亭,后为中式砖木结构重檐四角攒尖、琉璃瓦顶亭阁糅合,并列于建筑中轴线。槐园,俗称“花楼”,为一处规模宏大的庭园别墅式建筑群,有高耸的青砖围墙和碉楼等。现存的庭园建筑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布局自东至西沿中轴线排列,依次由池塘拱桥、门楼、庭院鱼池、主楼、后罩房以及南侧的厢房(原有北厢房缺失)、四周的园林等构成。

图2-11 合浦花楼

槐园的营造,离不开从香港、广州引进的西方建筑技术和先进材料,如钢筋水泥结构的梁、柱、楼板,彩色花纹玻璃窗、水洗石米的外墙面,水磨石米和纹饰丰富、色彩鲜艳的防水花阶砖、瓷砖、马赛克的地面等。对于研究广西沿海地带早期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和人文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图2-12 双龙戏珠——合浦县公馆镇陂塍村彭氏祖祠(文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