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教育的前沿与融合

音乐教育的前沿与融合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作为一种从观察、分析中得出结论的人文社会学科,有其自身的研究特点和研究方法。但不管怎样,一定要找到前沿的、适合本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研究方法,在这方面,贵州的民族音乐研究一刻也没有落后过。[2]从而提升了贵州民族音乐学学科的前沿意识和在国内的学术地位。

音乐教育的前沿与融合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作为一种从观察、分析中得出结论的人文社会学科,有其自身的研究特点和研究方法。

20世纪80年代,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更多从音乐形态的研究入手,总结艺术规律、审美特征,从而服务于音乐创作音乐欣赏。而到21世纪,随着人类学在音乐学研究中的应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发生了深层次变革,从对音乐本体的关注转向了关注音乐背后的人、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音乐在社会历史构成、情感维系、行为塑造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的方法定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但不管怎样,一定要找到前沿的、适合本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研究方法,在这方面,贵州的民族音乐研究一刻也没有落后过。

早在20世纪末由古宗智先生编辑、萧家驹先生翻译的《东欧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家协会贵州分会出版,1988)和古宗智先生的两本译著:《EML理论、方法、应用》(贵阳:贵州艺校印刷,1992)、《美国印第安音乐与舞蹈》(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1979)均具有明显的时代前沿性。(www.xing528.com)

前辈学人在民族音乐学术研究相对封闭的年代,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进行了执着而艰辛的工作。“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决定对其(研究方法)弃取成分的选择与借鉴,从而使我国民族音乐学在保持自身的学术传统和学术目标的前提下,以更为开放的姿态在国际学术活动中同EML进行交流与对话。”[2]从而提升了贵州民族音乐学学科的前沿意识和在国内的学术地位。

在当今知识大发展、大爆炸的年代,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与传播速度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知识体系中,选取既具有前沿性、代表性,又适合我省民族音乐研究的方法、路径,是我们这代民族音乐学研究者所应担负起的时代重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