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教育中传统与现代融合问题与民众需求的关系

音乐教育中传统与现代融合问题与民众需求的关系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李树琼副教授将大家的注意力带到了关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问题、民族文化的认同问题以及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关系问题上。同时,浙江音乐学院的朱洁琼副教授、孟珠老师也对此次考察中的传承与流变问题、下一步的研究规划等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再次,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与当下政府的需求和民众生活的关系应成为我们此次考察不容忽视的问题。

音乐教育中传统与现代融合问题与民众需求的关系

一周的考察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8月15日晚,考察团一行抵达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就此次学术考察的相关内容展开研讨,会议紧紧围绕“传承与传播”“艺术形态与生态”以及“中缅边境乐舞艺术的当下意义”等方面展开。云南省音乐评论学会会长、《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执行主编申波教授担任此次会议的学术主持,考察团成员逐一进行学术发言。

首先,来自六盘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的苏世奇副教授就此次学术考察中他所关注的民间音乐传承与传播的时空问题展开了论述。他认为民间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始终围绕人们物质的丰富与精神的充盈这一核心而存续。作为基础研究当然应关注于民间艺术的存续机制,而作为应用研究则应尽可能和我们的国家战略以及学者的文化担当有机结合,使我们的学术研究体现当下意义和文化价值。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苏毅苗副教授(博士后)从此次考察的民族特征、地域特征、乐舞特征等方面进行讲述,并且表示在以后的研究中会对此一区域进行更多关注,以研究促教学,实现研究、教学的良性互动。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董瀚副教授作为长期在国外留学的归国人员,结合自己在国外多年的求学经历谈了考察过程中主、客体的关系问题,认为只有建立良好的主、客体关系才能为我们学术考察的顺利进行和深入展开提供基础的保障。

云南民族艺术研究院的杨英老师则重点关注了“非遗”传承人的生存现状问题。她认为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万象中正确引导“非遗”传承人积极、有效地进行文化传承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注。

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李树琼副教授将大家的注意力带到了关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问题、民族文化的认同问题以及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关系问题上。她认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我们看到传统的不断流逝与变化,在这一过程当中如何利用好流行音乐的载体,有机融合传统音乐元素可以成为下一步关注的问题。

浙江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音乐文化研究》(浙江音乐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孟凡玉教授(博士后)从民间艺术展演形态与文化生态的问题,资料搜集、整理、论证等问题,傩艺术中的面具与孔雀舞面具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讲述,认为考察虽然结束,但是下一步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资料查阅、逻辑论证甚至再回到田野的工作,进而对考察对象有一个更深入的研究。同时,浙江音乐学院的朱洁琼副教授、孟珠老师也对此次考察中的传承与流变问题、下一步的研究规划等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张宏伟教授更多关注到研究的现实意义问题。他认为音乐作为“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的艺术形态,如何在跨界族群的民族、文化认同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扩大中华文化的辐射力,构建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一带一路”,进而体现我们学术研究的当下意义,应当是我们需要思考的。(www.xing528.com)

云南艺术学院流行音乐系主任张岚副教授则认为民间音乐文化的持续影响力涉及民间音乐文化的保存与开发、社会效益等诸多问题。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必然趋势,但如何传承则是关键。在互联网+、多媒体的时代,我们是否也可以考虑让现代科技介入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当中,以一种人们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影响传承主体、客体的相关行为,进而使民间音乐文化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的王凤莉副教授结合自己的专长——云南民歌演唱,讲、唱结合,生动地讲述了她对此次调研的深刻印象,并就接下来她急需引入课堂的傣族章哈、布朗弹唱等艺术类型进行了讲解,重点论述了民歌进课堂的路径、方法与注意事项。

云南艺术学院黄凌飞教授则从音乐的重构问题、对田野考察下一步工作的建议两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黄教授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提升团队的整体学养,进而把大家的学术研究推向纵深,并提出了相关的方法和路径,得到了考察团队的一致认可。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执行主编申波教授从个人考察的认识出发,分别从“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乐舞现象与宗教的关系、“非遗”传承的当下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总结。他认为首先对传统文化的重构问题我们要持一种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其次,在傣族地区宗教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对傣族地区的学术研究中,宗教问题不容忽视。再次,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与当下政府的需求和民众生活的关系应成为我们此次考察不容忽视的问题。

最后,云南艺术学院申波教授作为此次活动的发起者、召集人,代表云南省音乐评论学会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对参与此次学术考察的省内外专家以及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对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以及各级文化馆、站,民间艺人的大力配合表达了真诚的谢意。他认为本次采访的顺利完成,体现出音协服务会员,做实事、抓热点的工作态度。依托这样的机会,一定会产生一批学术成果,为云南“一带一路”学术研究以及音乐如何实现人、心相通提供文本数据。

夜已深,但大家的热情不减,在热烈的掌声中申波教授宣布此次学术考察圆满结束,期待来年的再相聚。

本文发表于《民族音乐》2017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