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生态理论及中国新闻生态失衡问题

新闻生态理论及中国新闻生态失衡问题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媒介生态学主要从传媒经营管理的视角去探讨媒体与媒体、媒体与社会的关系,而媒介环境学则主张泛媒介论,关注整个人类文化的健康与平衡。在本节中,笔者将较为宽泛的媒介生态学缩窄至新闻生态这一领域,并且将其置于当下中国这一政治、经济、技术语境下,讨论我国的新闻生态为何失衡,如何进行补偿和修复。首先是布尔迪厄的新闻场域理论,该理论指出新闻生态的外部环境。麦克马那斯提出市场驱动的新闻业理论。

新闻生态理论及中国新闻生态失衡问题

媒介生态学虽然在数年前还与媒介环境学纠缠不清,但它本身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媒介研究范式。媒介生态学主要从传媒经营管理的视角去探讨媒体与媒体、媒体与社会的关系,而媒介环境学则主张泛媒介论,关注整个人类文化健康与平衡。[91]媒介生态学范式将传媒业与生态学中的自然环境相类比,对理解当下的中国传媒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解释力。尹鸿[92]、邵培仁[93]、崔保国[94]、支庭荣[95]、强月新[96]、张明新[97]等学者建构了中国的媒介生态理论体系。在本节中,笔者将较为宽泛的媒介生态学缩窄至新闻生态这一领域,并且将其置于当下中国这一政治经济、技术语境下,讨论我国的新闻生态为何失衡,如何进行补偿和修复。

所谓媒介生态位,是指媒介种群从媒介生境中取得的并能供给本媒介种群的各媒体使用的生存资源,包括受众资源和广告主资源。[98]媒介生态位理论将传播生态与自然生态进行了类比,但是缺少更深的理论深掘。同时,新闻作为媒介生态中较为特殊的一环,具有独特的生产机制和外部性作用。为此,我们有必要引入其他的理论资源对其进行补充和深化。至少有三种理论可以纳入新闻生态分析框架中,对传媒竞争的生态位理论进行补充。

首先是布尔迪厄的新闻场域理论,该理论指出新闻生态的外部环境。场域理论主要探讨了“新闻业的社会位置与国家、市场和其他文化生产场域(文化、科学、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99],对新闻场进行解剖的变量主要包括以下元素:外在与内在的经济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历史形构与自主水平;内部的形态学人口学[100]布尔迪厄认为新闻场域是一个充满权力斗争的社会空间,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媒体运用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在新闻场域中展开竞争。在我国当下的新闻生态中,起到重要影响作用的新闻场域主要包括政府、经济和科技。(www.xing528.com)

其次是新闻市场理论,该理论对新闻生态的核心资源进行了阐述。麦克马那斯提出市场驱动的新闻业理论。在他的理论中,强调了新闻消费者的中心位置。在智能媒体时代,新闻的消费者就是互联网用户。麦克马那斯指出,市场化媒体需要在受众市场、广告市场、投资者市场和消息来源市场展开竞争。在这四个市场中,他认为在美国扮演最重要的角色的是大型投资者和企业拥有者,也就是投资者市场。[101]

最后是高概念的传媒产业理论。[102]该理论指出新闻业的内部基因已经发生了变迁,从低成本的手工作坊生产转向高投入、大营销、重装备的内容产业。时至今日,新闻业已经演变为“高概念”的传媒行业。它的高概念首先表现为高投入,特别是大资本的投入使得新媒体平台具有充沛的资金来源,能够开发和使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算法、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无人机、VR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其次是大市场,以往以行政区域分发新闻的模式逐渐消亡,跨地域的平台媒体及其个性化推荐的信息流吸纳了数以亿计的用户。最后是大营销模式,广告商开始通过新媒体平台直接接触用户,进行广告的精准投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