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Rh血型系统及其重要性

Rh血型系统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二,Rh系统的抗体主要是不完全抗体I gG,分子较小,能透过胎盘。经深入研究,终于在1901年发现了人类第一个血型,即ABO血型系统,并提出了输血时血型配合原则,使输血成为实际可行的重要治疗措施。

Rh血型系统及其重要性

人的红细胞膜上除存在A、B两种凝集原外,还有另一种较常见的凝集原,这种凝集原最先是在恒河猴的红细胞上发现的,亦称Rh抗原。通常将红细胞表面含有D抗原者称Rh阳性,而红细胞上缺乏D抗原者称Rh阴性。

Rh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Rh血型系统与ABO血型系统相比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在人血清中不存在抗Rh的天然抗体,只有当Rh阴性的人接受Rh阳性的血液后,通过体液性免疫才产生抗Rh的抗体。因此,Rh阴性的受血者第一次输入Rh阳性血液时,不会发生凝集反应,但在其血中会产生抗Rh抗原的抗体;当他再次接受Rh阳性输血时,就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输入的Rh阳性红细胞将被凝集而溶血。因此,即使是重复输入同一供血者的血液,也可能因Rh血型不合而引起输血反应。其二,Rh系统的抗体主要是不完全抗体I gG,分子较小,能透过胎盘。当Rh阴性的女性孕育Rh阳性胎儿时,胎儿的红细胞可少量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抗Rh抗体。这种抗体可以透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使胎儿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和溶血,导致胎儿死亡。但一般只有在分娩时才有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而母体血液中的抗体浓度是缓慢增加的。因此,当Rh阴性母亲第一次怀Rh阳性的胎儿时,胎儿很少出现新生儿溶血;但在第二次怀Rh阳性的胎儿时,母体内的抗Rh抗体就有可能进入胎儿体内而引起新生儿溶血。若在Rh阴性的母亲生育第一胎Rh阳性胎儿后,及时输注特异性抗D免疫球蛋白,中和进入母体的D抗原,避免Rh阴性母亲致敏,可预防第二次妊娠时新生儿溶血的发生。

拓展视野(www.xing528.com)

血型的发现

1990年奥地利的免疫学家Landste iner在他的22位同事的正常血液中,发现红细胞和血浆之间有反应。经深入研究,终于在1901年发现了人类第一个血型,即ABO血型系统,并提出了输血时血型配合原则,使输血成为实际可行的重要治疗措施。他在1930年获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