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常人体学基础:肺的微细结构与功能

正常人体学基础:肺的微细结构与功能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肺间质是指肺内的结缔组织、血管、神经以及淋巴管等结构。临床上把仅累及若干肺小叶的炎症称小叶性肺炎。图7-3-4肺的微细结构1.呼吸性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是终末细支气管的分支,是导气部向呼吸部过渡的管道。Ⅰ型肺泡细胞宽大而扁薄,覆盖了肺泡约95%的表面积,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并参与气-血屏障的构成。肺巨噬细胞吞噬大量灰尘后,称尘细胞。

正常人体学基础:肺的微细结构与功能

肺组织由肺实质和肺间质两部分组成。肺间质是指肺内的结缔组织、血管、神经以及淋巴管等结构。肺实质包括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末的大量肺泡。根据功能不同,肺实质又可分为肺导气部和肺呼吸部两部分。前者输送气体,后者为气体交换的场所。

(一)肺导气部

肺导气部是指主支气管入肺后反复分支直至终末细支气管的肺内支气管。包括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导气部只有输送气体的功能,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图7-3-3),每叶肺有50~80个肺小叶,它们是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临床上把仅累及若干肺小叶的炎症称小叶性肺炎。

图7-3-3 肺小叶模式图

(二)肺呼吸部

肺呼吸部为血液和肺泡内气体进行交换的区域,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图7-3-4)。各部分的共同特点是都有肺泡,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

图7-3-4 肺的微细结构

1.呼吸性细支气管 呼吸性细支气管是终末细支气管的分支,是导气部向呼吸部过渡的管道。管壁上出现散在的肺泡开口,故管壁结构不完整。(www.xing528.com)

2.肺泡管 肺泡管是呼吸性细支气管的分支,管壁上有许多肺泡,故其自身的管壁结构很少,管壁结构仅存在于相邻肺泡开口之间,切片上呈结节状膨大。

3.肺泡囊 肺泡囊连于肺泡管的末端,是几个肺泡的共同开口处,其管壁也是由肺泡围成,但在相邻肺泡开口之间无平滑肌,故无结节状膨大。

4.肺泡 肺泡构成肺的主要结构,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为半球样薄壁囊泡(图7-3-5),开口于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相邻肺泡之间的薄层组织为肺泡隔。

(1)肺泡上皮:由Ⅰ型肺泡细胞和Ⅱ型肺泡细胞构成(图7-3-5)。Ⅰ型肺泡细胞宽大而扁薄,覆盖了肺泡约95%的表面积,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并参与气-血屏障的构成。Ⅱ型肺泡细胞散在分布于Ⅰ型肺泡细胞之间,细胞较小,呈立方形或圆形,覆盖肺泡约5%的表面积。Ⅱ型肺泡细胞能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直径的作用。某些早产儿Ⅱ型肺泡细胞尚未发育完善,不能产生表面活性物质,使婴儿出生后肺泡不能扩张,导致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图7-3-5 肺泡结构模式图

图7-3-6 气-血屏障模式图

(2)肺泡隔:相邻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即间质成分称肺泡隔,内有密集的毛细血管网、丰富的弹性纤维以及散在的肺巨噬细胞等。其中弹性纤维有助于肺泡扩张后的回缩。肺巨噬细胞广泛分布于肺间质内,具有活跃的吞噬功能,能大量吞噬进入肺内的灰尘、细菌、异物以及渗出的红细胞等。肺巨噬细胞吞噬大量灰尘后,称尘细胞。

(3)气-血屏障:是指肺泡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也称呼吸膜,包括肺泡表面活性物质、Ⅰ型肺泡细胞及其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等几层结构(图7-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