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气污染治理与城市空间优化的要素

大气污染治理与城市空间优化的要素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路系统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系统的运行中起到“输送带”的作用,城市系统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骨架。城市形态是指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态,城市空间布局和相互影响的密度,城市形态与表现的相互作用。

大气污染治理与城市空间优化的要素

对城市空间的界定,各个学科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也各有侧重:城市规划界的城市空间主要是城市建成区,包括建筑物和开放区域形态;建筑界则认为城市空间是建筑外部或内部围合的开放空间;而地理界的城市空间主要是从区域层面看城市占有的地域。总结学者对城市空间结构理解的共同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城市空间结构是多要素的,既有物质实体要素,又有人类活动要素,两者是融于一体的;②城市空间结构是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系统;③城市空间结构可以从空间和时间、表征和实质、外在静态和内在动态等多角度地去认识;④城市空间结构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相应地发展变化。

顾朝林(2000)认为城市空间结构具有三个层次包括:①城市内部空间,强调以建成的城市区为主体,从而进一步分析城市各功能区及其变化,这一主体也是城市空间集聚、扩散效应的核心;②城市外部空间,关注郊区、卫星城以及边缘乡村,这一部分应当强调城市演变的剧烈程度,反映城市演化的可能方向;③城市群体空间,强调城市与区域空间所组成的地域系统,关注大范围城市区域内的宏观联系。

从城市内在特性的规定性来看,其空间结构由以下五个构成要素组成:

1.节点

从城市的联结形态看,城市是以特定方式组合的不同功能区,包括住房、工厂、商店、学校、医院、银行等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物理空间。由于这些物理空间的不同功能,导致一些物理空间成为城市居民的聚集地,也形成了城市空间结构的节点,如中央商务区、交通枢纽、工业区等。

2.梯度

由于城市节点的存在,导致城市核心区的形成。一个城市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核心区,这使得城市核心区和非核心区之间的土地价格和经济效益之间存在差异,所以不可避免地将城市核心空间扩展到梯度外缘。

3.通道

由于城市空间梯度的存在,形成了节点之间的渠道,主要包括劳动力流通渠道、交通渠道、商品流通渠道、技术推广渠道、信息传递渠道、生产合作渠道和融资渠道。道路系统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系统的运行中起到“输送带”的作用,城市系统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骨架。大多数城市活动如工作、生活、娱乐等必须依靠某种交通工具,遵循一定的交通线路才能实现。道路系统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城市的经营效率

4.网络

城市节点和通道构成城市空间网络系统。这个网络系统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多个渠道,实现多部门、多企业、多系统的社会和经济网络之间的联系。(www.xing528.com)

5.功能区

由城市网络的边界构成不同的功能区,功能区是城市空间结构分析的基本单位。有中心商业区、中转区、城市边缘区、城市周边地区和城市郊区等功能区。每个功能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特性和空间位置特性。中心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其功能主要是商业、金融、服务、信息等第三产业功能。中转区主要业务有生活、行政等多种功能。除了生活和行政功能外,城市边缘区还有一些工业功能。城市周边地区以工业和居住等功能为主。城市郊区主要由第一产业功能组成。

此外,姜曼奇(2001)从三个方面解释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内涵,即密度、布局和城市形态。城市形态是指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态,城市空间布局和相互影响的密度,城市形态与表现的相互作用。

黄晓军(2011)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分析和以往的研究,描述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构成应包括五个方面:

(1)活动要素,指城市日常活动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要素,如设施、机构、社会团体、经济活动等;

(2)组织要素,指城市各种活动要素的组织规则,如土地利用、功能区划等;

(3)机制要素,指运行机制的影响,如经济运行模式、政府行为等;

(4)形态要素,指城市活动中元素在各种规则和运行机制的空间影响下,空间反映的点、线、面等空间组合的形态特征;

(5)时间要素,城市空间结构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历史演变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