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庄子哲学:庄子论不尚贤及其对孔子的批评

庄子哲学:庄子论不尚贤及其对孔子的批评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庄子之教,纯任自然,无所好恶;善恶贤愚,泯然齐观。故有不尚贤之论。抑更有近者,庄子之主张不尚贤,非徒空论也,并引证三代以下之政治为根据点。万乘徒深忧慄,无贤臣以分其忧也。是则周之不尚贤盖有由来矣。彼既主张不尚贤,故对于孔子之徒,亦多方抨击,《渔父》《盗跖》《胠箧》诸篇所论尤深切明锐。反于鲁,以告孔子。宋苏子瞻以《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四篇为《庄子》伪作。

庄子哲学:庄子论不尚贤及其对孔子的批评

老、庄子之教,纯任自然,无所好恶;善恶贤愚,泯然齐观。故有不尚贤之论。老子曰: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道德经》第三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近人章炳麟为之释云:“老聃之不尚贤……言贤者,谓名誉、谈说、才气也。不尚名誉,故无朋党;不尊谈说,故无游士;不贵才气,故无骤官。”《章氏丛书》

而庄子亦曰:

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天地》

举贤则民相轧,任知则民相盗。……《庚桑楚》

老子曰“知,不知,上”,庄子曰“不尚贤”云云,由今言之,则不以智识阶级自居以欺压民众是矣。抑更有近者,庄子之主张不尚贤,非徒空论也,并引证三代以下之政治为根据点。如曰:

……甚矣夫,好知之乱天下也!自三代以下者是已。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啍啍已乱天下矣。《胠箧》

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骇矣。下有桀、跖,上有曾、史,而儒、墨毕起。于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诞信相讥,而天下衰矣;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于是乎斤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決焉,(世本決作决)天下脊脊大乱,罪在撄人心。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各本太作大)而万乘之君,忧慄乎庿堂之上。(世本慄作慓,各本庿作庙)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意!甚矣哉!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也,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也,曾、史之不为桀、跖嚆矢也。故曰: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各本曾史上有焉知二字《在宥》(www.xing528.com)

清刘鸿典释之云:

……厉叙帝王之治,而指之为撄人心,为当时之徒言治法者警也。托之于古,则不干忌讳,此庄子最小心处,所以下即接言当时之弊。贤者伏处山林,为其道之不行也。万乘徒深忧慄,无贤臣以分其忧也。殊死者相枕、桁杨者相推、刑戮者相望,想当时贪官污吏荼毒生民之惨,令人目不忍见、耳不忍闻。而儒、墨方驰骋于其间。儒、墨非他,即当时之在位者。离跂攘臂,绘出扬扬得意、予圣自雄之态,惕之以无愧而不知耻,所以动其天良也。然儒、墨之所藉口者,圣知也,仁义也,而所为乃若此,则曾、史之所行不适为桀、跖之嚆矢乎!故曰绝圣弃知,而天下乃治。《庄子约解》

尧、舜以来,皆以仁义挠乱天下,而仁义之名,或为大盗所资,故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是则周之不尚贤盖有由来矣。

彼既主张不尚贤,故对于孔子之徒,亦多方抨击,《渔父》《盗跖》《胠箧》诸篇所论尤深切明锐。《胠箧》篇曰:

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则齿寒。……

又《天地》篇亦曰:

……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有间,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而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无乏吾事。”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其弟子曰:“向之人何为者邪?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曰:“始吾以为天下一人耳,不知复有夫人也。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今徒不然。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汒乎淳备哉!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反于鲁,以告孔子。孔子曰:“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识其一,不识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且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

宋苏子瞻以《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四篇为《庄子》伪作。儒、道其术本不同,其相绌无足怪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