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观山湖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报告: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结果

观山湖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报告: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结果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生植被长期以来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次生性明显。而湖泊则以百花湖为主,水域面积为14.7 km2,湿地总覆盖率达到5.98%,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上述水体的边缘区域以及入湖河流两侧。

观山湖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报告: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结果

本区地貌由燕山运动喜马拉雅山运动两次造山运动及一系列溶蚀、侵蚀、剥蚀后形成。地形西高东低,以岩溶地貌与常态地貌交织分层为主要格局,以浅丘为主。观山湖区拥有百花山脉、九龙(归龙)山脉等山地生态资源,河流短小,主要围绕百花湖延伸发展。水量季节性变化不大。多样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多种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城镇人工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等。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朱昌镇、金华镇和百花湖乡,植被以次生林为主;淡水生态系统由湖泊、河流、人工水库组成;城镇人工生态系统则主要由城市和乡镇的人工绿地园区组成,人为干预的特色明显。

1.3.1 森林生态系统

观山湖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观山湖区的北部、西部及百花湖东岸中部地段。原生植被长期以来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次生性明显。次生林(半天然林或人工林)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分明,乔木层高度较低,一般不超过10~15 m。主要建群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柏树等。灌丛和草丛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或抛荒地,多数是在森林遭到多次破坏后形成的。其中百花湖西岸中部为红山茶保护区,是区内重要的生物保护区域。在百花湖内分布有高出库区水位的大大小小的山体,山上分布着郁郁葱葱的林地,形成水域区良好的生物本底。有林地区植被群落复杂,有较多的野生动物出没林间,生物物种丰富。(图3.1)

图3.1 东林寺后山常绿阔叶林的林内结构

1.3.2 水生生态系统及湿地生态系统(图3.2)

图3.2 水生生态系统及湿地生态系统

水域区主要是百花湖、观山湖、十二滩、贯鱼桥、蒿芝水库的水面及河、湖的滨水区域。具体可分为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和人工水库生态系统。其中,河流生态系统主要围绕百花湖一带,有南北走向的猫跳河、老宋河,以及东西走向的长滩河。人工水库有观山水库、嵩芝水库、瀑布岩水库、贾鱼桥水库等。而湖泊则以百花湖为主,水域面积为14.7 km2,湿地总覆盖率达到5.98%,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上述水体的边缘区域以及入湖河流两侧。

1.3.3 农田生态系统

耕地占据了陆地面积30%以上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百花湖东北侧。经济作物有蔬菜葡萄茶叶、烤烟、山药水稻玉米、折耳根等。(www.xing528.com)

1.3.4 农林混合生态系统

农林混合地主要是由于山地地形变化,山坡大部分区域开发为农田,山体顶部坡度较大的地方仍为自然林地。农林混合区主要分布在百花湖东北部区域。农林混合区生态环境介于人工与自然之间,环境优美,林地内分布有少量的野生动物,物种较农田区丰富。

此外,观山湖区还有少量由于工业污染造成的废弃地、渣土地等,均有不同程度植被恢复的迹象,形成生态恢复区域。

1.3.5 城市生态系统(图3.3)

图3.3 城市生态系统

随着观山湖(金阳)城市的发展,城市绿化建设不断完善。目前,观山湖区有观山湖公园、十二滩公园、石林公园等。观山湖公园共占地367 hm2,其中森林面积77 hm2植物资源丰富,公园拥有水面面积约40 hm2,吸引了数百只白鹭、斑头鸭、斑嘴鸭、绿翅鸭等鸟类在此栖息,是观山湖区的城市“绿肺”。

十二滩公园是以原十二滩水库为中心的成片大型生态公园,公园占地195 hm2。群山环抱中的十二滩公园,其水库蓄水面积16 hm2。水库建于群山之间,这里的山有大有小,四周的坡有缓有急,而此处的山谷或宽或窄,库区的水被山、坡或谷分割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湖、塘和山渠,它们彼此相连又各成一景,水映山、山衬水,造就了十二滩公园的碧水翠峰。

石林公园占地20 hm2,是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奇石林,集大气磅礴与小巧玲珑为一体,藤蔓交错,树种多样,自然植被极其丰富。

另有防护绿地503.63 hm2,生产绿地668.67 hm2。绿地分布不均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