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朝贡成员向编户齐民的转变

清代朝贡成员向编户齐民的转变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代王朝东北边疆的各族居民,其身份为朝贡成员或编户齐民,是由当时的王朝或政权的政治统辖制度所赋予的,将其视为王朝的臣民,最核心的标准是“政治统辖关系”,主要体现为边疆羁縻朝贡制度被纳入王朝的地方统辖体系,受地方政府统辖与管理。

清代朝贡成员向编户齐民的转变

历史上的中国在传统国家时期,从秦汉隋唐,东北边疆初期以羁縻统辖制度为主;辽金元北族王朝时期,大力推进东北边疆的中央集权统治,逐步发展为以具有民族特色的行政统辖制度为主。这期间东北边疆的各族居民,经历了一个由朝贡成员向编户齐民转变的过程。

清朝雍乾时期,随着东北边疆各种形式的民族地区行政建制的确立,东北各族居民也都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

中国古代王朝东北边疆的各族居民,其身份为朝贡成员或编户齐民,是由当时的王朝或政权的政治统辖制度所赋予的,将其视为王朝的臣民,最核心的标准是“政治统辖关系”,主要体现为边疆羁縻朝贡制度被纳入王朝的地方统辖体系,受地方政府统辖与管理。邻国的朝贡制度不具备这一政治统辖关系。

边疆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国家都有其统辖区域的边疆。自秦汉到清朝前期,中心与边疆的统治制度始终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异质性,无论是郡(州)县制,还是羁縻制,都是国家的统治制度,因此无论是编户齐民还是朝贡成员,都是国家的臣民。

谭其骧先生认为清代康乾时期是中国古代王朝疆域的形成时期。我们认为早在历史上的中国进入国家形态后,就已经形成了当时的国家疆域。疆域随着国家的发展有伸有缩,到清代康乾时期,国家处于由传统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变的前夜,已经具备由传统国家的“边陲”,向近代国家的“国界”发展的条件。因此,这时不是中国古代王朝疆域的形成时期,而是中国古代王朝疆域发展的最后阶段。(www.xing528.com)

历史上对边疆民族的羁縻统辖制度,经历了分散的朝贡制度、羁縻府州制度、民族地区建置几个发展阶段,与现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渊源关系。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东北边疆民族由朝贡成员—民族建置下的编户齐民—普通的编户齐民,目前东北三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仅占很小的比例。

【注释】

[1]程妮娜,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文学院中国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族研究所所长,兼任《史学集刊》副主编。先后在日本筑波大学做访问学者、关西学院大学做交流教授、东京大学做合作研究教授。现兼任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科规划中国历史组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辽金史、东北民族史、中国疆域史。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历代边疆治理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教育部项目“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金史》修订主持人。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特别委托项目、重大委托项目的子课题,以及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主要代表性学术著作《古代东北民族朝贡制度史》(2016年)被收入2015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古代中国东北民族地区建置史》(2011年)获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金代政治制度研究》(1999年)获长白山优秀图书奖二等奖;《中国地方史论》(合著,1994年)获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汉唐东北亚封贡体制》(合著,2014年)获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先后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译文百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论点摘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