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歌曲创编:学堂乐歌时期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幼儿歌曲创编:学堂乐歌时期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式学堂内开设的“乐歌”课,就是仿照西方学堂的教育体制所设立的。这可能与我国过去对诗、词、曲等可咏唱的作品的创作方式是根据现成的歌调、曲牌填以新词有关,同时也与当时从事学堂乐歌编写的人懂得的专业作曲技术极少有关。这一时期的幼儿歌曲创作主要代表人物有:李叔同、沈心工和黎锦晖。李叔同编写的《送别》也是学堂乐歌时期一首典型的儿童歌曲,是根据美国通俗歌曲作家奥德韦的《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填词。

幼儿歌曲创编:学堂乐歌时期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19世纪末,在维新变法思潮影响下,“创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先进教育体制,开展现代科学教育”的潮流开始兴起。在新式学堂内开设的“乐歌”课,就是仿照西方学堂的教育体制所设立的。学堂乐歌的创作,处于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起步阶段,它是许多严肃的学者努力探索的结果,他深受维新运动和维新思想的影响。同其他方面向西方学习一样,在音乐创作上也大胆吸取,只要认为有用,均可“拿来”。

这些歌曲绝大多数是根据现成的歌调填以新词而编成,而由编写者自作曲调的数量极少。这可能与我国过去对诗、词、曲等可咏唱的作品的创作方式是根据现成的歌调、曲牌填以新词有关,同时也与当时从事学堂乐歌编写的人懂得的专业作曲技术极少有关。

这一时期的幼儿歌曲创作主要代表人物有:李叔同、沈心工和黎锦晖。黎锦晖受沈心工等音乐家乐歌写作经验的启发,并直接继承了学堂乐歌的表现思想内容,作品立意反对封建愚昧、邪恶残暴,歌颂科学文明、勇敢智慧、民主平等的精神。这个时期幼儿歌曲的代表作有《送别》、《小兔子乖乖》等。

李叔同编写的《送别》也是学堂乐歌时期一首典型的儿童歌曲,是根据美国通俗歌曲作家奥德韦的《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填词。

例1-1-1:《送别》

例1-1-2:《老虎叫门》(www.xing528.com)

小兔子乖乖》原创者是“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 黎锦晖,歌曲的原名叫《老虎叫门》。

1920年黎锦晖编的小学国语教材,在第三册上有《老虎叫门》的课文,其中就有“小兔子乖乖”,而在“神仙妹妹”歌舞剧中,就变成了“小羊儿乖乖”。其中原因,可能就是改编的原由,“因为南方小兔子见得比较多,北方却少见兔子,故改用“小羊儿”,且听说,小“兔崽子”在北方是骂人的,可能也是黎锦晖在歌舞剧中改用为“小羊儿”的原因之一。

下面这首是经过传唱改编后的《小兔子乖乖》。

例1-1-3:《小兔子乖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