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平均流量36.6米3/秒,年平均径流量11.50亿立方米

年平均流量36.6米3/秒,年平均径流量11.50亿立方米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源(主源)为白石河,发源于海洋山脉的近峰岭,河长69千米,源地海拔899米,至高尚镇石枧背有海洋河汇入。据仙人掌水文站历年观测,年平均流量36.6米3/秒,年平均径流量11.50亿立方米。

年平均流量36.6米3/秒,年平均径流量11.50亿立方米

兴安县境内有湘江和漓江两大主流,分属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长江水系干流湘江的主要支流有海洋河、西波江、漠川河。珠江水系干流漓江的主要支流有黄柏江、六峒河、川江、灵河、小溶江。全县河流总长817.7千米,总流域面积234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18.26米3/秒。这些河流都发源于青山绿树与岩石之中的泉水,加之河床多卵石和石沙,因此河水常年清澈。

1.湘江水文

湘江是兴安县境内最长的河流,干流自分水塘以上称海洋河。海洋河共有东源、南源、西源三源。

东源(主源)为白石河,发源于海洋山脉的近峰岭,河长69千米(至分水塘止,下同),源地海拔899米,至高尚镇石枧背有海洋河汇入。

南源为海洋河,发源于灵川县境内海洋乡龙门界,自南向北流,经过大江村、腊树脚、水头进入兴安县境内,经庙脚至石枧背汇入上桂河。源地海拔1017.5米,河长57.7千米。

西源为西波江,发源于郁金山(或称唐公背山),源头与干流隔山相望,有约三分之二的河段正好与干流流向相反。河长55.5千米。

海洋河流域面积592平方千米,年平均降水量1750毫米,年平均流量17.7米3/秒,年平均径流量5.8亿立方米。

湘江在兴安县境内流域面积1117.3平方千米,河长80千米。平均坡降3.6‰,平均河宽91米。据仙人掌水文站历年观测,年平均流量36.6米3/秒,年平均径流量11.50亿立方米。湘江自分水塘以下无急滩,水深常在1.2米以上,可通渡船和竹排。

2.漓江水文

漓江发源于越城岭主峰猫儿山东北部的老山界南麓,上游段称乌龟江。乌龟江自北向南流,至东岭右纳南湾江,再至塘坊边右纳杉木江,以下称集义河。南流至桥头寨,左纳黑洞江;南流至千祥(千家寺),右纳龙塘江后称六峒河。又南流至雷劈洲,右纳白岩江;南流至升坪,华江自东汇入。继续南流至司门前南1000米处,左、右分别有黄柏江、川江河汇入,以下河段称大溶江。大溶江河段以下,河宽滩少,平均纵坡降为1.2‰,水深0.7~2.0米,可通木船和竹排。南流至溶江镇老水街与灵渠相汇,以下河段称漓江。继续向西南流至大埠头村,有月光洞河及小溶江分别自左、右两侧汇入。再向西南800米有溶江铁路桥跨越,折向西南流1600米出兴安县境、入灵川县境。(www.xing528.com)

漓江在兴安县境内流域面积1230.7平方千米,河长55.7千米,年平均流量41.9米3/秒,年平均径流量20.25亿立方米;平均纵坡降为4.15‰,平均河宽76米。

3.灵渠水文

灵渠渠道由北渠、南渠组成。

北渠又称湘江新道,由人工开凿而成,全长3250米,最大引流量12米3/秒。北渠与湘江故道大致平行,渠槽在田畴间穿越,其水位高过湘江故道。湘江在分水塘经铧嘴分流以及大天平、小天平分水引流后,约70%的水量流入北渠,在湘漓镇洲子上村与湘江故道相汇。

南渠自兴安镇南陡口起,绕过兴安县城,经严关镇到溶江镇水街灵河口入漓江,全长33.15千米,引湘江约30%的水量,最大引流量6米3/秒。南渠支流中主要的自然河流有4条:其一为越城峤以西的始安水,源出越城岭与点灯山之间的山谷,流经2500米至铁炉陡附近汇入南渠;其二为源出台板石的石龙江(又称清水河),往北流10千米后再折向西流至灵山庙入南渠;其三为源出唐公背的马尿河,往北流13千米折向西流至严关留田村入南渠;其四为源出三青岩的梅村水,经梅村垌至乐施堂,再西至青石陡入南渠,长15千米。南渠渠首底海拔212.08米,灵河口底海拔181.8米,平均纵坡降为1.09‰,年平均水位184.10米,极端最高水位是1985年5月27日的188.52米,极端最低水位是1964年12月30日的183.57米。年平均流量11.39米3/秒,年平均最大流量343.38米3/秒,年平均最小流量1.26米3/秒,极端最大流量是1976年5月15日的662米3/秒,极端最小流量是1989年12月20日的0.35米3/秒。

4.水资源

兴安县境内雨水丰沛。兴安县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7.3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33.17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4.21亿立方米。此外,还有县境外流入水量4.15亿立方米。

兴安县年平均降水量约1802毫米,但受地形、地质和植被等条件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匀。兴安县由于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县境北缘有海拔2141.5米的猫儿山,受热带海洋气团控制时间长,且受西风环流影响,因此水汽十分丰沛,形成华江、大溶江暴雨中心区。降水量空间变化的总趋势是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年降水量由县西北的2500毫米向漓江和湘江流域平原递减至1800~2000毫米,再向东南递减到1600毫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