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武和谐,政务顺畅-齐文化与稷下学论丛

文武和谐,政务顺畅-齐文化与稷下学论丛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爱恶循义,文武有常,圣人之元也。《适音》并分析了“以侈为务”之“乐”所以令人“不乐”的因由,乃在“心”之不“和”。[46]音乐要纾解人心,必须通解人情,顺乎人情,使人心“和”“适”。《适音》说音乐的侈佚是“太钜”“太小”“太清”“太浊”,皆“非适”,只有“衷”才“和”“适”。前述的二文一武、先德后刑、刑德相养,目的也都在求得一个“和”“适”不“侈”的“当”度。

文武和谐,政务顺畅-齐文化与稷下学论丛

承继马王堆黄老帛书的始文终武、重德轻刑说,《吕氏春秋·召类》说:

文者爱之征也,武者恶之表也。爱恶循义,文武有常,圣人之元也。[42]

《适威》说:

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43]

篇名“适威”,明白显示了其所讨论的是合理的统治权威该如何建立的问题,而依其表述内容来看,指的正是以仁义、爱利、忠信的文教为先导。而不论是《经法》的三文一武,二文一武,还是刑德相养,都在求得一个“恩”“威”相适的范式。《适威》的表述应合了黄老帛书的文武、刑德观。在《大乐》与《适音》篇里,作者更借音乐的“和适”之理,论述了治国的宜适之道。《大乐》说:

声出于和,和出于适。和适,先王定乐由此而生。[44]

作为移风化俗、治国安邦的“乐”,其形成的基本条件是“适”。《侈乐》说:“音亦有适”,何谓“适”?《适音》说:“衷,音之适也……衷也者适也。”音乐之“适”须是由衷、发乎“衷”,也就是内在本“情”。可见“适”与“衷”都指“乐”内在之“情”的平和妥适。如果“不知乐之情”,“以侈为务”,必然导致过分失当,导致“其民必怨,其生必伤。乐不乐者,失乐之情,其乐不乐”(《侈乐》)。《侈乐》又以养生作喻,说“寒、温、劳、逸、饥、饱”六种状况都不是“适”,善养生就必须:(www.xing528.com)

瞻非适而以之适者也。能以久处其适,则生长矣。[45]

也就是说,眼见各种不理想的生存状况,必须想办法让它理想化,若能使之长久处于理想状况,生命便能久长。这是以乐理喻证治身之道。治国之道,其理相通。乐音放佚失“适”,便当“以之适”,设法调整回来,使之“适”,才是能使人乐的先王正“乐”。《适音》并分析了“以侈为务”之“乐”所以令人“不乐”的因由,乃在“心”之不“和”。可见“失乐之情”,指的是“乐”的放佚失适,导致心不“和”;心不“和”,听乐因此不“乐”,兴不起接受的欲望与欢愉之情。《适音》说:

心必和平,然后乐;心必乐,然后耳目鼻口有以欲之,故乐之务在于和心,和心在于行适。夫乐有适,心亦有适。人之情,欲寿而恶夭,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欲逸而恶劳。四欲得,四恶除,则心适矣。四欲之得也,在于胜理。[46]

音乐要纾解人心,必须通解人情,顺乎人情,使人心“和”“适”。而要顺乎人情,和适人心,就必须“胜理”,在人心、人性的需求上,能够适切恰当,不侈、不逸。《适音》说音乐的侈佚是“太钜”“太小”“太清”“太浊”,皆“非适”,只有“衷”才“和”“适”。这不但是乐理、乐道,更是政理、政道。《适音》说:

有道之世,观其音而知其俗矣,观其政而知其主矣,故先王必托于音乐以论其教。[47]

养生之道、定乐之理与治国之道是相通的,定乐之理在“和”“适”,治国之道亦在“和”“适”,因为它们都循“心”以治。前述的二文一武、先德后刑、刑德相养,目的也都在求得一个“和”“适”不“侈”的“当”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