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贺兰山自然环境及植被形成条件

贺兰山自然环境及植被形成条件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贺兰山山体高耸,生境条件复杂多样。东、西坡及北、中、南各段的差异,地形、地貌、坡向和土壤变化,形成复杂多样的贺兰山自然环境。(一)气候条件贺兰山地处中国西北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典型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寒冷漫长,夏季炎热短暂,秋季凉爽,无霜期短。贺兰山山地气候特点明显,随海拔上升,水、热条件垂直差异明显。(二)水文条件贺兰山山体高耸,沟谷水网排列。沿贺兰山自东向西呈扇形篦梳状分布。

贺兰山自然环境及植被形成条件

贺兰山北段多为剥蚀低山,海拔不超过2000米,山势平缓,物理分化强烈,山丘有覆沙现象。主峰及3000米以上的山脊均分布于中段,系贺兰山主体,山高谷深,环境复杂。自下而上划分4个地貌类型:山前洪积倾斜平原——洪积扇、洪积裙,沟道发育多呈梳状分布;海拔1500~2000米为干燥剥蚀山地;2000~3000米为流水侵蚀山地;3000米以上为寒冻风化山地。贺兰山南段以海拔1500米左右的低缓山丘为主,物理分化和地貌类型与北段相近。

贺兰山山体高耸,生境条件复杂多样。山基到山巅高差2000米以上,随海拔增高形成多个垂直带,变化明显。东、西坡及北、中、南各段的差异,地形、地貌、坡向和土壤变化,形成复杂多样的贺兰山自然环境。按温度因子划分为暖温、中温、寒温和高寒诸多生境类型,按水分因子划分强旱生、旱生、中旱生、旱中生、中生、湿中生和湿生等多种生境类型,还有石生、沙生、阳生和阴生等众多生境,为物种生存和分布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

(一)气候条件

贺兰山地处中国西北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典型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寒冷漫长,夏季炎热短暂,秋季凉爽,无霜期短。总体上终年雨、雪稀少,气候较干燥。春季风大、沙多,年平均风速为7.5米/秒,大风日数157.7天/年,最大风速38.7米/秒。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偏西风,夏季主导风向转东南偏东风

贺兰山山地气候特点明显,随海拔上升,水、热条件垂直差异明显。东麓(石嘴山)年平均温度8.2℃,年平均降水量183毫米;西麓(巴彦浩特)年平均温度7.6℃,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海拔3000米左右山地年均温度-0.8℃,年平均降水量430毫米;3500米以上主峰年降水量500毫米,年均温度-2.8℃,无霜期60~70天,有时7月盛夏可见降霜,夏季6—9月降雨量占全年60%以上。(www.xing528.com)

根据水热组合,贺兰山山地分4个垂直气候带。温暖干旱草原化荒漠气候带,地处山麓及海拔1500米以下低山区,≥10℃积温3000℃~3300℃,年降水量120~190毫米。主要植被是珍珠—小禾草和红砂—小禾草。较温凉半干旱草原气候带,地处海拔1600~2000米山地,≥10℃积温2350℃~2800℃,年降水量200~300毫米。主要植被是短花针茅、小针茅、克氏针茅和阿拉善鹅观草等草原群落,局部有灰榆疏林草原或疏林—灌丛草原。温寒半干旱偏湿润森林气候带,地处海拔2000~3000米山地,≥10℃积温1800℃~2350℃,年降水量300~350毫米。山地阴坡植被是青海云杉林,阳坡为灰榆疏林或灌丛。寒冷半湿润高山—亚高山气候带,地处海拔3000米以上,≥10℃积温小于1800℃,年降水量大于350毫米。主要植被是蒿草高山草甸和鬼箭锦鸡儿、高山柳等灌丛。

(二)水文条件

贺兰山山体高耸,沟谷水网排列。东坡水系属黄河水系,有大小沟谷60余条,多为季节性河流,个别沟谷有长流水,大武口沟长流水是东坡最大河流,流域面积近576平方公里。受地形及气候影响,沟谷水流变化很大,7、8月份暴雨期易出现洪水,个别沟谷常有山体滑坡泥石流发生。西坡沟谷、干河发达,南起三关沟,北至乌素图沟,有大小沟谷、河道近100条。较大山沟27条,沟长多在10公里以上,最长的28公里,流域面积610平方公里。沿贺兰山自东向西呈扇形篦梳状分布。山谷多干沟、干河床,下暴雨才有水,一些山沟有泉溪,形成长流水,由沟谷潜流流出地表形成,水量较小,清水流量5立方米/秒~30立方米/秒,较大哈拉乌北沟和南沟清水流量100立方米/秒,溪流长年不断,成为巴音浩特人赖以生存的主要水源。山沟、干河洪水水量约1000万立方米,无法利用。沿山坡向洪积扇缘、腾格里沙漠东缘低洼地排入,形成几个较大的汇水洼地,有著名的腰坝滩、格林布楞滩、查哈尔滩、头道湖以及通古淖尔、锡林郭勒的紫泥湖、木仁高勒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